发现他手里还还拿着那张狗皮,我以为他是拿着非要让我看枪眼了,我白了他一眼骂道,我不看,这么多毛拿进来干啥,虎子急忙说到,贴不上去了,我骂道,现在冻的邦邦硬怎么能贴上去,先放在外面。大爷也说道,放外面吧!赶快进来吃肉。
五个人围着一盆红红的肉,开始了消灭模式,赞叹声不绝于耳,我很好奇,怎么做的,怎么这么好吃,或许是太久没好好地吃到肉的原因,也或许是狗肉本来就好吃,这肉是真的香而且非常软烂,狗肉,和狍子肉有几分相似,但我觉得要比狍子好吃。我问,石头,给你二姨端点过去?石头说,我二姨不吃狗肉,也不吃牛肉。以前我就知道,大爷插嘴说,早晨我过去借酱油的时候就问了,人家不吃,咱们吃,几大块下肚,己有几分饱了。
于是和大爷也聊了起来,大爷,这狗肉都放的什么佐料呀!怎么这么好吃,大爷一边吃一边含糊地回答,什么佐料,连油都不多,就几粒花椒和夏天晒得干姜,几根大葱,一把盐,再啥也没有了,关键是火候,我昨夜收拾好就不早了,快到十二点了,就开始煮上了,煮了七八个小时,一锅汤熬的也不多了,能不好吃吗?记住,不管什么肉,调料再多如果煮不烂都白瞎了,功夫(时间)很重要。尤其是野味,更需要时间,前年我在山上放羊,捡到一只马鹿,它是在冰上滑倒了,崴断了脚,站不起来最后冻死在冰上了。我叫了几个人拖回来分了,他们煮得都嚼不烂,只有我的烂烂糊糊的,真的是好吃,因为他们的家里人多,这个揭开锅看看,那个揭开锅看看,就别说了烂了,老揭锅熟也熟不了。而我晚上八九点开始煮,多放水,多烧木头,只要醒了就添几根木头在灶台里,让他始终保持开着,一首煮到第二天早晨,这样煮,就是石头也能给它煮烂了。
马鹿,刚才我只听大爷说煮肉的事了,突然从话里听到马鹿两个字,我才反应过来,马鹿是啥?于是我问道,大爷说的马鹿是啥?大爷放下手里的肉说,马鹿,很大,和大驴那么大,一个脑袋就能做了一大盆子肉,我捡的那一只不是太大,就和普通的驴差不多,西个人没少分,我拿的大头,因为是我发现的,刚下水我就和人换了两口袋土豆,(一口袋一百来斤)自己做的布口袋。用一半的肉换了些粮食,剩下的肉一个人可吃美了,每天吃一点也吃了二十几天,从那以后,我就喜欢放羊时就到沟里看看,盼望着再捡一只,可是,再也没捡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