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年(1745 年)夏天,江南江宁府衙内,小贩张福浑身颤抖地跪在地上,面色如灰。.兰′兰\文+学, \庚¢欣+醉-全!仅仅一天前,他还是街头巷尾吆喝叫卖的普通商贩,如今却成了身负命案的疑凶。
这一切,皆始于那个燥热的夜晚。
那晚,张福收摊后,与几位老友相约在街边酒肆小酌。几坛米酒下肚,张福早己满脸通红,醉意上头。
摇摇晃晃走在回家的路上,张福路过一处茶馆,此时茶馆外正围着一群闲聊的街坊。
“哟,张福,瞧你这春风得意的样子,莫不是发大财了?”邻居李旺打趣道。
张福借着酒劲,从怀中掏出一锭沉甸甸的银子,“啪”地拍在石桌上:“睁大眼瞧瞧!这可是爷从那肥羊身上弄来的!”
见众人满脸狐疑,张福越发来劲,绘声绘色地说道:“前日黄昏,有个员外模样的人从城西过,我瞅准时机,一闷棍敲下去……”他做了个拖拽的动作,“拖到巷子里,这银子就归我了!”
众人被张福的话惊得目瞪口呆,李旺却撇了撇嘴,满脸不信:“就你?抢劫杀人就抢这么点银子,谁信啊!”
“你别不信!”张福踉跄着抓住李旺的胳膊,“我家中还有不少财物,走,现在就去看!”
到了张福家,他打开柜子,里面果然堆放着一些金银首饰和零散银子。*5*k?a_n+s¨h¢u~.^c?o^m~李旺心中大惊,匆匆告辞。天刚蒙蒙亮,他就跑到县衙击鼓鸣冤,状告张福杀人劫财。江宁知府陈廷敬立刻派捕快前往城西巷子探查。
“大人,巷子里确有血迹,还发现了一件染血的长衫,但并未找到尸体。我们在附近仔细搜寻,都一无所获。”捕快的回禀让陈廷敬眉头紧锁。
据捕快所言,血迹新鲜,显然是近期留下的,而张福炫耀的银子和家中财物,成了目前最关键的证据。
于是,陈廷敬下令将张福缉拿归案。
“大胆张福!”陈廷敬猛地一拍惊堂木,“你亲口承认杀人劫财,如今又有物证,还有何辩解?”
此时的张福酒意全消,浑身冷汗,声音颤抖:“大人明察,小人只是酒后胡言,小人哪有胆子做杀人越货的勾当啊!”
先来认识一下审理此案的江宁知府陈廷敬。陈廷敬,字子端,山西泽州人。康熙年间进士,在刑部任职时,就因破解“漕运官银失窃案”声名远扬,后调任江宁知府。
在张福案发之际,陈廷敬正推行“线索交叉验证法”,要求对案件中的各类线索进行多方比对、相互印证,这种办案方法比西方类似的证据交叉验证理念早了近百年。
面对捕快的禀报和从张福家中搜出的财物,陈廷敬严厉质问:“证据确凿,你又亲口承认,还有什么可说的?”
张福吓得瘫倒在地,哆哆嗦嗦地说:“大人,家中的财物是小人多年攒下的,还有些是帮人跑腿得的谢礼,绝不是抢来的!”
陈廷敬当即派人传唤与张福有生意往来的街坊核实,结果确实有人曾给过张福谢礼。/w*a′x?s\w`.*c~o`m?
但是,陈廷敬并未就此罢休,再次拍响惊堂木:“即便这些有出处,也不能证明你没抢劫杀人。如今巷子里有血迹,你己难以自辩,还是老实交代死者尸首的去向,免受皮肉之苦。”
张福不停磕头喊冤,陈廷敬命人带着他去寻找尸体,找了一整天却毫无结果,最后将张福关进大牢。
陈廷敬又命人在江宁城及周边村镇张贴告示,若有人家有亲属失踪,速来衙门报案辨认线索。
告示张贴后的第三天,一个中年妇人哭哭啼啼地冲进公堂。
“青天大老爷为我夫君做主啊,一定要严惩凶手!”妇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陈廷敬赶忙让妇人起身,详细询问。妇人自称刘氏,丈夫赵贵前些日子外出经商,之后便没了音讯,没想到竟被张福杀害。
陈廷敬说道:“巷子里虽有线索,但不能确定就是你丈夫遭遇不测。”
刘氏却十分笃定:“大人,民女敢肯定,一定是那恶徒张福害了我夫君!”
陈廷敬命人将现场发现的染血长衫拿给刘氏辨认,刘氏只看了一眼,便嚎啕大哭,认定这就是丈夫赵贵的衣物。
陈廷敬安抚道:“如今疑凶己被关押,只是还未找到尸体。待找到尸体,此案便可真相大白。”
刘氏退下后,陈廷敬再次张贴告示,称若有人能找到相关尸体,赏银百两。
告示发出不到一日,一个男子来到衙门,称在城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