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客房,随后便让众人各自休息,明日再继续查案。
第二天一早,陈风和林墨再次来到书房,却发现书房己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炭盆也不见了踪影。陈风立刻叫来管家,厉声问道:“书房里的炭盆是谁搬走的?为何要打扫书房?”
管家支支吾吾,神色慌张,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陈风心中起疑,但也没有过多追问,而是和林墨开始在沈家上下以及古镇上走访调查。
通过一番询问,他们得知沈怀瑾与沈明远感情深厚,多年来沈明远一首尽心辅佐沈怀瑾打理沈家事务。而且,就在沈怀瑾回来的那个雨夜,他还因为担心堂伯受冻,特意吩咐升起炭火。众人都说,沈怀瑾对堂伯的孝顺是出了名的,他绝不可能是凶手。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陈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细节。有个丫鬟无意中提到,沈怀瑾在离开书房前,曾鬼鬼祟祟地在炭盆附近摆弄过什么,但由于距离较远,她也没看清具体动作。
陈风心中一动,决定从沈明德的死因查起。他找到沈怀瑾,严肃地说:“沈少爷,我怀疑你父亲的死可能另有隐情,为了查明真相,我希望能开棺验尸。”
沈怀瑾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情绪激动地吼道:“不可能!我父亲明明是遭遇劫匪遇害,为何要开棺验尸?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我绝对不允许!”
陈风耐心解释道:“沈少爷,我们也是为了找出真凶,还你父亲和堂伯一个公道。只有开棺验尸,才能找到更多线索。还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
在陈风的再三劝说下,沈怀瑾最终极不情愿地同意了开棺验尸。
开棺那天,古镇上的百姓纷纷前来围观,议论纷纷。陈风却以有紧急公务为由,匆匆赶回了县衙。而林墨在开棺后,只看了一眼沈明德的尸体,便借口去寻找线索,离开了现场。
不久后,林墨归来,他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小布包,当众宣布:“沈明德并非死于劫匪之手,而是被人毒杀!而杀害沈明远的凶手,正是沈怀瑾!”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哗然,众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林墨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沈怀瑾早就发现了父亲死亡的真相。当年,沈明远嫉妒沈明德的财富和地位,认为自己空有才华却不得志,都是因为沈明德。在嫉妒的驱使下,他暗中勾结劫匪,设下圈套,杀害了沈明德。”
“沈怀瑾偶然间发现了堂伯的秘密,但他一首不愿相信这个事实。毕竟这么多年来,堂伯对他关怀备至。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堂伯。沈怀瑾在痛苦和仇恨中挣扎许久,最终决定为父报仇。”
“那个雨夜,沈怀瑾故意以书房潮湿阴冷为由,让人升起炭火。他事先将一种遇热挥发的剧毒粉末洒在竹炭包上,然后将竹炭包放在炭盆旁。等他离开后,炭火烘烤,剧毒挥发,沈明远吸入后,很快就毒发身亡。沈怀瑾回来后,第一时间清理了现场,带走了竹炭包,想要销毁证据。但他没想到,我们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
林墨说完,打开手中的小布包,里面正是残留着剧毒粉末的竹炭包残片。同时,他拿出仵作的验尸报告,上面清楚地写着沈明远是因吸入剧毒而亡。
证据确凿,沈怀瑾再也无法辩驳。他泪流满面地说:“堂伯虽然对我好,但他杀害了我的父亲。我无法原谅他……”
沈家兄弟和侄子之间的这起命案,就此真相大白。曾经显赫一时的沈家,因为这一场恩怨情仇,家破人亡。沈家的生意无人打理,逐渐衰败,偌大的沈家大宅也变得冷冷清清,只留下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在古镇上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