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十个人里有一半是大明的官军,是北平右卫指挥使秦道光的帐下亲兵,而另一半却是鞑靼太师阿鲁台的侍卫。
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西山,却是正在做交易,而交易的东西就是那数万枚没有箭杆的箭头。
而这个吕按察使的小舅子李大有,就是这交易的中间人,据他交待,这事他己经干过了不下二十次,而他背后的人正是按察使吕本。
这消息让朱棣有些意外,但同时也在他意料之中,原本马三他们就己经掌握了一些吕本的证据,只不过一首还没动他。
这一次,既然撞到了朱棣手中,正好就将这个隐患连根拔起。
不过,这事还得讲究个方式方法,借着这事完全还能收获一些其他利益。
朱棣一边在心里快速盘算,一边开口问另一条“大鱼”的情况。
“王爷,我们好像抓住了常守道!”张武的声音还有些激动。
“常守道?是谁?这名字好像有些耳熟!”朱棣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原来羽林卫的指挥使,参与胡惟庸谋反的那个!”张武急忙解释。
“哦,是他啊?”朱棣这下就想起来了。
这个常守道,当初被胡惟庸抓了他的独子,胁迫他谋反,他为了儿子与胡惟庸妥协了。
然而,叛乱一开始他就消失不见了,任谁都找不到他的踪迹了。
诸亮当时对这人还挺感兴趣,特意还派了人去追查他的下落。
结果,在囚禁他儿子的地方,诸亮的人只找到了几十具尸体,全都是一刀毙命那种。
诸亮由此判断,常守道应该是在叛乱一开始,就找人逼问出了自己儿子的去处,然后就不管不顾的去救儿子了。
最后,这儿子倒是救出来了,但弥天大罪却也己经犯下了,所以应该就带着独子亡命天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