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经过分析,他所谓的儿子,可能就是恭愍王的幼子王衢!”诸亮确认了朱棣的猜测。
朱棣恍然,高丽的局势他之前有过一些关注,恭愍王死于洪武六年,而常守道的儿子,差不多也就是那时候被人刺杀。
而恭愍王的幼子据说在洪武初年就病死了,没想到却是被常守道给带到了大明。
“让我去会会这个常守道吧,这个人用的好的话,可以省下我们很多的手脚!”
诸亮主动请命要去会一会常守道,对这个要求,朱棣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同意了。
与此同时,京师,皇宫奉天殿。
“腐儒!书呆子!”
朱元璋重重的把一份奏折扔到地上。
最近,朱元璋似乎越来越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一点小事都会让他怒火中烧。
朱标走过去,捡起奏折,也翻看看了一下。
写奏折的人是一名汉中府学的教授,也就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
这人虽然官小,胆子却很大,上书洋洋万言,中心思想就是劝诫朱元璋不要株连太多人。
治国要讲礼,讲仁,不是靠屠刀……
朱标看了这封奏折,却感觉很符合自己的心意。
说实话,他也觉得最近自家父皇朱元璋的手段太过于酷烈,以至于满朝文武俱都惶惶不可终日。
在他看来,治国毕竟还是要靠读书人的,杀的太多会让天下的读书人离心,不利于老朱家的统治。
朱标将奏折亲轻轻放回到朱元璋的桌子上之前,他特意记住了上书的这个九品小官的名字——方孝儒。
“父皇!消消气,依儿臣来看,这位府学教授,对朝廷还是有着一片拳拳之心的!”
朱标的态度和语气都很温和,他知道朱元璋此刻正在气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