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过也就是了。
这种时候,更需要大明以大国的姿态去包容倭奴国的无理,并且以道理和仁义来感化对方。
在朱棣当场作出将倭奴国使者全部斩杀的决定之后,立刻就有超过十名以上的文官跳出来劝朱棣刀下留情。
他们认为,倭奴国越是无理,朱棣越是应该宽容大度,而不是在被挑衅后就中了对方的计策。
只有宽容大度,才是最符合大国之君身份的,暴力野蛮都是属于蛮夷小国之君的。
这一通劝诫差点没把朱棣给气乐了,他完全难以理解这些大臣脑子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
别人不远千里跑上门来蹬鼻子上脸,自家还得宽容大度才是大国之君,才有气度。
一旦发火要杀人,就成了暴力野蛮,立刻就和蛮夷小国之君划上等号了。
不得不说,这些文官的说法还是很有市场的,在绝大多数文官的心目中,要像他们说的那样宽容大度才是位好君主……
那些动辄打打杀杀的君主就绝对不是好君主,而是野蛮暴力之辈。
出于对这种混账思想的厌恶,朱棣当即决定就让这十余名出列劝诫自己的大臣,组成大明使节团回访倭奴国。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用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狠狠的去当面申饬那个他们口中野蛮暴力的小国之君……
不仅要申饬对方,还要努力展现来自泱泱大国的宽仁气度,感化对方,让对方痛哭流涕认罪悔过!
要是完不成这个任务,使节团也就不用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