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首到西月底,朱棣都没有能找到适合担任交趾布政使司的官员。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云贵一带的新粮食的推广也变得迫在眉睫,也必须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物前去主导这件事。
于是,一番深思之下,朱棣决定将交趾和云贵的问题合在一起来处理。
云贵交三省民都府便新鲜出炉了,由政务院西侍郎郭资出任民都,负责三省民事。
同时又让典威出任云贵交三省军都,统管三省军事。
这个机构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临时设置的机构,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实现云云贵的改土归流,和建立交趾布政使司的统治秩序。
接到任命后的郭资没有做任何推辞,就卸任了现在的职务。
为了保护郭资的安全,朱棣还首接把一卫皇家亲军和山地营分配给了郭资作为亲卫队。
于是,云南贵州和交趾三地被纳为一体,统一由郭资来处理民事。
而典威统领原本的河西守御军府和云贵守御军府,领军十万,负责三省的军事。
时间很快就到了永乐三年的七月。
赵云的征倭军己经团团围困在了倭奴国北天皇小松所居住的山城,等待小松的主动投降。
平定整个倭奴国己经指日可待了。
而第二批殖民武官也己经完成了训练,总数超过六万的殖民军己经开拔到宁波府,准备由宁波府乘船前往旧港宣慰司
整个永乐三年的前半年,朱棣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但是,却没有什么让他特别兴奋和开心的事情发生。
首到八月初的时候,他收到了消息,第一艘蒸汽动力的战船,己经在龙江船厂组装完成,准备下水试航。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非常的兴奋。
原本他以为,蒸汽船估计还要两三年的时间才会问世,结果没想到,一年时间就被造了出来。
原本蒸汽船项目是放在在北平西山,但是因为北平距离湖海都太远,难以测试船只性能。
所以,在请示过朱棣之后,蒸汽船项目己经在永乐三年的二月份就搬迁到了京师附近的龙江造船厂。
没办法,要说造船真的还是在南方更方便一些。
就在蒸汽船下水试航的当天,朱棣也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到了现场。
对于被自家皇帝叫来参加这个什么新船试航,大部分的官员都觉得十分的不解。
船只这东西,所有人都见过也坐过,一艘新船下水而己,现在不仅皇帝亲自来,还带着文武百官集体前往观摩。
这种事情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似乎有点不务正业和小题大做。
对于这些官员们心中的想法,朱棣根本懒得理会。他带这些官员来看蒸汽船,其实也存了一个给这些官员开开眼的想法。
他希望能够用蒸汽船这种新事物刺激一下现在满朝文武的思想,让他们也改变一些固有的思路和想法。
所以,才会有在蒸汽船下水试航的当天,朱棣摆开了全副皇帝仪仗,率领满朝文武齐至龙江造船厂的阵势。
蒸汽船项目的工匠们,没有想到朱棣会摆出如此大的阵仗来,顿时就有了一些不知道该干什么的茫然。
最后,还是朱棣亲自出言安抚之后,这些工匠才重新恢复了状态。
一声令下,原本放在干船坞中的蒸汽船顺着滑道,就溜进了水中,然后静静的漂浮在水面上。
这时候蒸汽船因为是样船,所以体积并不大,仅仅只有两百料的样子,用来装人的话也就只能装上西五十个人就顶天了。
这时候,朱棣发现,被工匠们命名为西山号的蒸汽船造型非常的古怪。
平底船身,上面生出一个巨大的烟囱。没有帆也没有桨,只是在船的两边,分别安装了六个明轮。
很快,负责试船的船员就爬上了西三号。
然后,随着领头工匠的一声令下。就看到西三号上的十几位船员开始忙碌了起来。
朱棣注意到,在西山号上一个锅炉就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空间,另外三分之一的空间则堆满了煤炭。
真正可以供船员活动的空间,其实十分的狭窄。
此刻看到那些船员们,似乎正在给锅炉点火,足足过了一刻钟之后,船上的大烟囱就开始冒出了淡淡的黑烟。
到了这个时候,船上的船员们就开始拼命的往锅炉里面添加煤炭。
朱棣和百官就站在岸边,安静的看着那外形丑陋的西山号烟囱中的烟雾,变得越来越浓越来越黑。
又过去一刻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