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金店那次的案子也怪不得马老三。搜索:找小说网 zxsw8.com 本文免费阅读
别说是他,就算是他师傅,大名鼎鼎的“两广贼王”罗二爷来了,八成也得栽在这个金店里。
各位看官肯定要问了,这究竟是怎么样的金店,为何连贼王来了也讨不得好?
原来,这罗二爷虽然手上功夫颇为了得,看人识物也独有一套,但毕竟他是出生于建国之前,真正的扬名立万是在80年代,而到了90年代初严打的时候就被抓了起来。年轻时学的那些撬锁、翻墙、易容、调包等技艺,在当时的江湖上确实堪称一绝。自从他收了马老三为徒之后,他也确实毫不藏私的将这些技术手段法完完全全的教给了马老三。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那一套老辈子传下来的手艺,逐渐就跟不上了新的高科技防盗手段。这初出茅庐的马老三,正是栽在了他们那个年代闻所未闻的玩意儿上了。
正所谓盗亦有道,偷窃讲究的是技巧与智慧,而非暴力蛮横的强抢。所以这做贼的人,自古以来便瞧不上那些简单粗暴的抢劫行径。在他们看来,偷是一门艺术,需要精心布局,巧妙出手,不动声色之间便得手,这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这次针对金店的行动马老三是奔着一战成名去的,自然也是做足了功课。无论是前期多次的易容踩点、线路规划,还是整个偷窃的行动方案,都是推敲过无数遍。首到他反复推演,自觉万无一失之后,这才动的手。
众所周知,这金店一般防范都极为严密,多半还会安排几个负责安全的保卫人员全天候值班防盗。所售金银首饰大都放在钢化玻璃做的柜台之中,柜台也都会上锁。只有客人点名挑选或试戴某一件首饰之时,才会由店员开柜取出,这柜门方向也是在柜台内部,从外面可以说是极难下手。
马老三自是晓得其中门道,思索推演再三,决定使出那“狸猫换太子”的计策,凭借着一招肉眼难辨的“鬼手”来完成偷梁换柱。他自幼便记忆力超群,经过几次的易容踩点,却是将那几个目标首饰的样式、大小记了个遍。回家之后便将所记首饰绘画了出来,又寻得了一个制作首饰的熟手工匠,用那黄铜将几个首饰仿制了出来。为了外观和重量上更逼真,更是在材料中加了铅铋合金,又在表面镀了一层金。这样一来,如果不仔细加以鉴别,断是极难发现其中的猫腻。
根据马老三的计划,行动一共安排了五个人。金店门口安排了一个打扮成乞丐的十六七岁男孩,主要负责望风。另外挑了两个机灵的后生,却是扮做两个刚进城的农民工模样,负责吸引金店内人员的注意力。而他自己则是与他当时的姘头扮做挑选首饰的新婚夫妻,伺机下手。
他故意将动手时间选在了周日,一般这天顾客会更多,警察局上班的警察也会少一些。吃过午饭后,他便与那姘头人模人样的打扮了一番,穿了一身高档衣服,手挽着手进了金店。
那金店的老板见来了顾客,又穿戴整齐,自是堆起十分的殷勤亲自接待。马老三摆出一副暴发户的脸嘴,自称新婚在即前来给老婆挑选首饰。老板更是不敢怠慢,让店员又是端茶又是搬椅子,好生伺候着这两人。
就在马老三这边正装模作样的挑选首饰的时候,店内又进来了两人。这两人正是马老三安排的那两个“农民工”,一人肩上搭着一件破旧的褂子,手里提着一个看似沉重的布包,另一个则是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好奇模样,西处张望,不停地问东问西,显得十分不谙世事。他们一进门,便大声喧哗,说是要卖家里祖传的黄金首饰。
能开金店的老板自然不是等闲之辈,这识人相面的本领多少还是有些。只是把这余光一扫,便从这两人的衣着打扮上把他们看低了一眼。但开门做生意,来的都是客,自然也没有把人往外赶的道理。听他们说有黄金要卖,便使了个眼色,让身旁的店员前去接待。自己则依然陪同着马老三和他姘头继续挑选着首饰。
可这边还没挑多久,那边两个农民工和店员便喧哗了起来。原来,他们从布包里拿出来的黄金首饰,经过鉴定不过是些不值钱的黄铜玩意儿。那店员将结果告知他们后,他们却不肯信,正扯着店员在那高声理论。
有道是和气生财,这香港人做生意最讲究“和气”两个字。眼见那边闹将起来,老板只得又叫了一名店员过来,自己则招呼着保安一并过去处理起了纠纷。
这次过来的店员却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言语中透露着几分生疏,看起来刚做这行不久。马老三眼见时机成熟,便也不再磨叽,悄悄给了姘头一个眼色。
那女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