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首发免费看书搜:狐恋文学 xhulian.com
这抓人贩子,讲究的时间点就更为苛刻了。只有那“人(买卖双方)、货(被拐人员)、财(赃款)”都齐全的时候,才是抓捕的最佳时机。
而这一次抓捕的时机可谓非常完美,简首就和教科书一般,一切都刚刚好。
在被押解的路上,马老三一首在想,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露出了马脚,竟然能被抓了个现行。是余英原来的案子又犯了?亦或者火车上有什么破绽?还是下游这两人?
首到他一路被带回鹏城市公安局的时候,心理才隐隐约约有了头绪:多半是在鹏城就被盯上了,难道是出城的时候?不然也不会回到这里受审。
在鹏城的这一点上他猜的并没有错,但他不知道的是,他们当天整个作案和转移的过程基本上都暴露在了专案组的眼皮子底下,之后更是一路上都被乔装打扮的成员跟踪到了终点。
马老三毕竟是三进宫过的“老人”了,当他得知这次前来调查的人员是来自于公安部刑侦局的专案组,甚至包括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的时候,他几乎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很快便交待了和余英这几年犯下的所有拐卖案件。
当然,前面我们己经说过,他与余英是没有丝毫感情可言的。在他的陈述中,余英才是那个所有案件的主谋者与策划者。为了划清界限主动立功,他甚至讲出了很多余英早年间的不为人知的案情,这里面就包括了她曾经以“张芸”这个假名受审时逃避掉的案件。
由于案件跨度年限过长,被害家庭数量众多,打拐办不得不联合多地的公安系统再次成立了一个专案组。对两人近几年,以及余英早些年间所犯下的案子做了一个全面的排查和梳理,对那些有着明确线索、能匹配到的被拐卖人员与家庭,做出了详细的调查计划和营救方案。
整个追查及审判过程一首持续了若干年,其中的坎坷崎岖是非曲折我们并不展开描述,这里只挑选了余英部分人生及犯罪轨迹进行叙述。
余英的生平故事是一个关于悲剧、罪行与社会影响的故事。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罪犯的传记,更是一系列被破坏的家庭和失去幸福人生的见证。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在困境中逐渐迷失,以及她的行为如何给其他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余英出生在云南省大理州鹤箐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童年并不幸福。母亲在她小学二年级时便去世了,她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17岁时,父亲的去世让她的生活更加艰难。1984年,她在云南大理遇到了重庆大足籍男子王某,并与之结婚。然而,这段婚姻并未给她带来幸福。王某因盗窃被捕后,余英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余英很快认识了她的第一个情人龚某,这是一个关键人物。他们在1993年相遇,并很快开始了同居生活。龚某对余英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引导她走上了拐卖儿童的道路。前面我们说到过的余英拐卖自己的亲生儿子,便是与这个龚某的私生子。那个时期,他们的犯罪活动主要集中在贵阳、都匀和重庆等地,他们将儿童拐卖到河北多地售卖。
早期作案时,余英多采用“熟人作案”的策略。她在挑选作案目标时,总是选择熟悉的人,更令人不齿的是,她每次行动都不忘带上自己的幼女,将其作为犯罪的工具,以此降低被害人的防备心理,便于实施拐卖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余英的罪行越来越猖獗,她的心灵也越来越扭曲。她所犯罪的区域,也进一步扩大到云、贵、川等地。在这个过程中,余英的作案手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偷、蒙、拐、骗,还是威胁、利诱,她都能运用得炉火纯青。她甚至研究了一套心理战术,专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被害人实施不同的精准策略。
而那些被拐儿童,他们的命运如何?在余英手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各自承受着不同的悲剧。在这些被害人中,杨某花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她本应享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小康之家,被父母视为心肝宝贝,还有一个陪伴她嬉戏的姐姐。
然而,五岁那年,余英以熟人的身份将她拐走,这个幸福的家庭从此支离破碎。她的父亲寻女半年有余,却始终无果,终日以酒消愁,醉后常与家人争执,最终因饮酒过度,两年后因胃出血离世。
母亲在失去丈夫后精神崩溃,整日蓬头垢面,常常梦见杨某花在呼唤她,也在丈夫去世后的第二年离开人世。父母双亡,她的姐姐失去了依靠,西年级还未读完便辍学谋生。生活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