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 第447章 太极殿中

第447章 太极殿中

谢安返回东山后不久,王彪之于月底离世,享年七十三岁。-白!马?书!院` *追/蕞-薪′彰?节+

老臣相继离开,建康的朝堂之上,连个有资格说教王凝之的人都没有了。

郗超顺利拿到扬州刺史一职,高平郗氏恢复了太尉郗鉴在时的荣光。

不过朝中的人员更迭,只是涌动的暗流,这一年的岁末,京城中最热闹的事,是藩国的来朝和西南夷的入贡。

南渡以来,朝廷少有这样露脸的时候。

王凝之让郗超负责督办此事,从使团的入京,到朝见,再到接待,都做了细致的安排。

身为天子的司马曜,只需在朝见当日,在太极殿的御座上接见使臣即可,剩下的招待任务,都由王凝之出面。

王凝之对郗超安排的仪式流程十分满意,问道:“洛阳之事,还需有人带头上书,嘉宾以为谁比较合适?”

大肆操办西夷来朝的事,是为了给王凝之表功,表完功,自然就得加封了,这就需要一个前头向朝廷上书的人。

郗超最近也在为此烦恼,“要不我来吧。”

王凝之摇摇头,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或许以后看起来是,但现在肯定不是。

这个人,要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但最好不要是王凝之的部下,毕竟大费周章搞这种事,本就是为了流程上好看点,结果弄个自己人上书,前面的这些就白铺垫了。+小*税/宅/ _耕.辛`醉′全*

“让杨亮来,他领了江州刺史,也该有所回报。”

郗超则认为不妥,“弘农杨氏在江左影响有限,杨刺史的分量恐怕不够。”

这话提醒了王凝之,他一拊掌,笑道:“险些忘了一人,庾始彦还在司州混日子,召他回朝,让他和杨亮一道上书。”

颍川庾氏被桓温打压,庾希险些丧命,还是王凝之救了他一命,让他在司州容身。

郗超这下满意了,笑道:“庾家这几年日渐衰落,我去和始彦说,他肯定愿意帮这个忙。”

王凝之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接待的事一定要做好,该有的排场不能省,一来要让外邦使者看到大国的风范,二来也要让百姓知道如今国家强大了。”

郗超应道:“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很快就到了日子,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的使团在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沿装扮一新的御道进入宫城,前往太极殿朝见。

这三个国家里,高句丽最为强大,极盛之时,占据东北、辽东郡和朝鲜半岛北部,而新罗和百济则窝在朝鲜半岛南边的一小块土地上。+j-i/n·c?h_e.n^g*h,b·g\c′.\c*o^m!

不过王凝之应百济要求,派朱序领青州军在百济国登陆,收复了半岛北部,而后朱序又和郗恢联手,收复了辽东郡,将高句丽人赶回了老家。

三国之间仇怨颇深,此番前来,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在殿前遇上,几国的使臣们便互相横眉怒目。

至于西南夷,态度则随意得多,他们来朝贡,就是为了多换取一些物资,中原王朝素来不惦记他们那片蛮荒之地,他们也没有入侵中原的实力。

周虓派儿子周兴带队,领着一些怪模怪样的蛮人,是前来为王凝之造势的。

来到太极殿前,使团的众人都老实了,如果以中原王朝的标准来看,此时的建康城无疑是很简陋的,本就是在孙吴的宫殿旧址上改建的,又经过战火和翻修,实在配不上大国气象。

但在这几个藩国和西南夷人的眼里,太极殿己经足够富丽堂皇,让他们心生敬意了。

众人放慢脚步,跟随指引步入大殿,在官员的带领下向司马曜行礼,然后落座。

陆纳代表朝廷对他们的前来表示了欢迎,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到了递交国书的环节。

众人瞩目之中,一名内侍上前,接过使臣手里的国书,然后摆到司马曜面前的御案上。

不过司马曜坐在那一动不动,没有要看的意思,也没有说话。

按流程,这个时候该司马曜说两句体现大国礼仪的漂亮话,比如对小国的使臣表示下慰问之类的。

但他像忘记了一样,毫无反应,殿中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坐在司马曜下首的王凝之皱了皱眉,出言化解大殿中的尴尬,“诸位远来辛苦,国书既己递交,可先下去休息,一会宫中会设宴款待诸位,至于国书中涉及的事宜,陛下与我等商议之后,会再召见各位。”

西南夷本就是走过场,当即在周兴的带领下起身行礼,走出了大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