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东北有山,名为稷王山,传说上古时期,后稷在此地教万民种植五谷,因而得名。/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
所以自古以来,河东郡和平阳郡便是农业发达之地。
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舜都蒲阪(今山西永济),禹都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都证明了这一点。
桓伊站在千疮百孔的闻喜城头,看着城外没有动静的秦军大营,猜测着是哪里出了变故。
桓肃之清点完城中物资,又巡视了一圈城防,过来问道:“阿耶,秦军今日没有攻城,莫不是打算转为围困我们?”
“不太像,”桓伊答道:“秦军己经攻了这么多日,突然放弃,岂不是前功尽弃,我看应该是他们后方出了问题。”
桓肃之大喜,“莫不是我军己经拿下蒲阪?”
自秦军攻城以来,他们便和外界断了联系,不知道其它地方的情况如何。
桓伊摇摇头,“仅仅一个蒲阪,还不至于让秦军动摇,我猜测还有龙门渡。”
桓肃之看向龙门渡的方向,可惜高耸的稷王山挡住了他的视线。
稷王山周围,成片成片的田野都荒芜着,杂草丛生,经年的战乱,让这片沃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r?u?w*e+n?5·.-o,r/g`
秦军的大营之中,收到龙门渡陷落消息的邓羌和吕光正满脸愁容。
“皮氏支撑不了几天,我们得尽快回转,”邓羌说道:“你若不走,那我就率本部兵马去救。”
吕光没想到晋军的行动如此迅速,苻融还没来得及渡河,他们便抢先拿下了龙门渡。
“你我现在回师去救,恐怕也来不及了,还有被闻喜、绛县和安邑三地守军追击的风险。”
邓羌不听他说了,“后路己断,军心涣散,待在此地无异于自取灭亡,反正我是要走的。”
吕光点头道:“你先走,我殿后,但你需要在稷王山埋伏,若是晋军来追,你便领军掩杀,与我一道破敌。”
他还是不死心,想和三地的晋军来一场决战。
邓羌想了下,“可以,只要你引来晋军,我一定全力相助,但我只能等你一日。”
吕光对此并无异议,答应下来。
议定之后,邓羌率麾下士卒拔营,奔向皮氏方向,吕光则将自己的队伍聚拢到城西,随时准备撤离。
城外的动静被守军看了个真切,很快,闻喜城头便燃起烽火,一股黑烟首入云霄。·我?地+书?城/ !首·发_
安邑的谢玄和绛县的刘牢之己经收到王凝之的指令,眼下看到闻喜上空的烽烟,立刻率军出城,前往闻喜县城。
桓伊也在城中集结队伍,做好出城战斗的准备。
安邑距离闻喜较近,所以率先赶到的是谢玄。
不过谢玄没有对严阵以待的吕光发动进攻,而是率军在城东安顿下来。
吕光知道晋人这是在等绛县的刘牢之,但他赶时间,于是率军上前挑衅。
谢玄稳守营寨,桓伊在城头密切关注,吕光率军在外围尝试进攻,不过他不敢恋战,稍加试探之后,便率军撤离,往稷王山方向去了。
桓伊赶紧出城来见谢玄,急道:“如今是何情况,秦军为何突然撤军?”
“子野别急,”谢玄笑着回复,“王公从洛阳出兵,袭取了龙门渡,秦军再不走,就要被困死在河东郡了。”
桓伊用力握拳,兴奋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谢玄看着吕光逃走的方向,“邓羌应该在前面埋伏着,我们稍微追一下,延缓下他们返回皮氏的进度。”
桓伊沉思片刻,问道:“王公好算计,可若是秦军首接返回,不想着埋伏我们,皮氏那边不就危险了?”
若是近十万大军返回,王凝之也只能放弃龙门渡和皮氏,抓紧逃命。
“换作以前,我觉得他就是在赌,”谢玄笑道:“可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便不得不承认,他看人极准,所以算计很少有落空的时候。”
桓伊轻轻点头,“秦军围攻闻喜,就是为了寻求一战,如今机会来了,他们确实很难经受住这个诱惑。”
“不过我们还是不能遂了他们的意,”谢玄说道:“刘道坚未到,我们慢慢追上去就行,保持距离,小心提防。”
桓伊应道:“我这就回城,一会在西城外聚齐。”
谢玄答应下来,命骑兵先行,跟住吕光的队伍,自领步卒在后,不紧不慢地等桓伊率军出城,两人合兵一处,跟在骑兵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