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一位探险者的自传 > 第22章 清明

第22章 清明

我后退半步,后腰撞上嶙峋的岩石。

这在太行深处,荒无人烟,哪来的迎亲队伍?

什么人会来这送亲?

结合这一系列诡异,我当机立断,不行!

声音的方向绝对不能去!

正当我调转方向,朝着另一个方向而去的时候,这个方向居然也有唢呐声音 !

唢呐声如附骨之疽,开始从四面八方涌来,虽然只是淡淡的声响但此刻却是仿佛是在我耳边演奏一般。

方才似迎亲的喜乐还在耳畔回荡,转眼便化作凄厉哭丧调,两种截然不同的曲调在雾霭中交织缠绕,直刺得太阳穴突突跳动。

我攥紧登山杖的指节泛白,喉间泛起铁锈味,这分明是传说中"红白撞煞"的凶兆。

送亲与发丧的阴魂在幽冥交界之地狭路相逢,活人一旦卷入,三魂七魄都会被吓得东奔西走。

中招的人一瞬间就会变的痴傻,然后机械的游走在山中最终力竭而死。

除非有人愿意帮你招魂回来,才有可能恢复清明,

但是如今所处之地的荒凉光景判断,如果出现这种事,是不可能获救的!

此时雾气不知何时已漫过膝盖,淡薄的白气里漂浮着细小的灰黑色颗粒,像是焚化的纸钱灰烬。

寒意顺着脚踝爬上脊背,恍惚间,我仿佛看见无数苍白的手从雾中探出,指甲缝里还沾着暗红泥土。

我知道恐惧已经影响我太多的判断了。

于是闭眼默念道: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深知在野外遇到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先冷静下来,随着自己渐渐冷静下来,脑子也开始恢复了思考。

周围那些因为恐惧而产生的幻象也渐渐消散,但那若有若无的唢呐声依旧存在。

此刻我的眼神已经开始充满狠辣,不管是什么东西,蝼蚁尚且惜命,难不成我就会坐以待毙不成?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遭的道,更不知道是在哪里遭的,只是这一点让我非常恐惧。

胃部突然传来绞痛,这才想起自己从清晨到现在粒米未进。

低血糖此时带来的眩晕感与寒意交织,眼前竟泛起细密的黑点。

我猛地咬破舌尖,中阳血腥味混着风油精的辛辣在口腔炸开,视线这才勉强清明回来。

这我已经分不清是鬼魅的原因还是饥饿的原因了,就走神一小会就差点又“痴呆”了。

取下背包,从中拿出我的小坛,此刻不管如何也只有拼一下了,

不然不等这些鬼东西杀死我,这大山昼夜温差也足够把我活活冻死。

在华夏文明的地理版图上,太行山犹如一道横亘华北的青铜屏风,将晋冀豫三省的烟火气挡在山麓之外。

却在深处孕育出许多比秦岭或者十万大山更具烟火诡谲的妖魔传说。

这片绵延八百里的山脉,因其"两山夹一沟"的阴煞格局与"三光不照,五气不通"的聚阴特性。

天然的成为上古神话与民间精怪的共生容器。

其"鸡鸣闻三省"的特殊位置,当燕山余脉与华北平原在此激烈碰撞。

形成的不仅是"北雄风光最胜处"的王莽岭,更是阴阳气脉的交汇裂痕。

商周时期的巫觋曾在此建立通神祭坛,战国的方士们则是将其视为"尸解升仙"的玄关。

当你站在王莽岭垭口最高处,肉眼可见三省交界处的山脉如巨鲸吸水般向内收缩,形成直径巨大的环形洼地。

风水学中的所谓"聚阴盆"理论在此也得到极致体现。

而"九丘锁阴"的传说中格局也第一次实质化的出现在眼前(九座馒头状山丘封堵唯一出口),

恰如对《青囊奥语》中的一些内容理解,总结出"阴爻聚处骨成山"的具象化。

实在适合滋生妖魔,加上偏僻无人问津,也不可能被开发,

这片从古至今没被打扰的窝窝,更是成为了它们的天堂和乐园。

当我的gps信号在"聚阴盆"区域附近离奇消失,现代科技反而也是在为那些古老传说注入新的生命力。

后了解得知,这太行深处也确实有存在地磁异常的现象,也确实会干扰电子设备以及别的一些设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