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穿成萌娃,家人种地我修仙 > 第173章 景平日报

第173章 景平日报

五德书院名声慢慢向外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景平县青山镇新开一家书院,教的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十一月初,景平县城县衙旁边一个小院子门口,挂上了一块牌匾,“景平日报”几个字有点不起眼,但之后,景平县的人们就发现,满大街到处都是小孩子的叫卖声,卖的还是同一样东西:景平日报。

“卖报啦卖报啦,两文一张的景平日报,您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卖报啦。”

“玄学院开学,教的是飞天入地的本领,买份报纸先睹为快啦!”

这些报童都是福利院的孩子,县君府出资建了福利院,只要是无家可归的,都可以得到福利院的救助。

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帮着安家落户,开荒种田,或者进入工坊;干不了农活的,能做手工活就做点手工活,不能做的就白养着,小孩子也安排认字识数,以后大了也帮安家。

每天跑跑路,吆喝吆喝卖卖报,还能有一些收入,到饭点可以回福利院免费吃饭,晚上又有地方住,再也不用去要饭,这些孩子都乐意卖报。

有文人好奇买了一份,同行几人都围在一起看报。打开报纸,首页最上面“景平日报”几个大字非常醒目, 开篇是一首词。

《沁园春·今日景平》

“荆原风光,千里花海,万里香飘。

望九州内外,惟余莽莽;青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青蛇,原驰碧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旧时雄武,略输文采;前朝英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北蛮可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景平今朝。”

书生们一片哗然,一时之间,称赞的有,斥责的有,称赞的认为整首词气势磅礴,斥责的认为自比前朝伟人,有自夸嫌疑。

这首词之后是各种新闻趣事,排第一的就是玄学院。

“五德书院开学,神秘的玄学院,到底学的是什么?”

这么火爆的标题,一下子就又吸引住了人们,文人们最喜欢看的就是书院之类的,何况这个什么玄学院,闻所未闻,难道是教人看相算八字的书院?这下连那首词都不争了,又来看这个玄学院。

“传闻中有神仙飞天入地,翻江倒海,这些都是真的,其实你也可以做到!

上古修真时代,能人辈出,百花齐放,各种修真门派,修真家族遍布各地,盖因天地剧变,灵气消失,从此进入末法时代,诸法不存,断送修道仙机。

五德书院之玄学院,于冥冥中寻找一线天机,招收有灵根幼童修炼,意欲重回修行盛世。”

书生们又是一片哗然,都顾不上看其他新闻,就这个话题争得面红耳赤。

有相信的,认为即然有传说,无风不起浪,肯定也是真有,要不然县君也不会举办学院招生。

有反对的,口口声声“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这些全是骗人的鬼话,不应该信,也不应该谈。

争论中,报纸掉落在地,另一书生捡起,看到后面还有诸多新闻,某某镇工坊招工;某某镇招收养猪养牛羊的人户,入户有奖;县君府招收护卫,月银一两;某某镇治所招收某种人才……。

各种各类的信息,一应俱全,这书生看到一则某镇治所招收文教人才的消息,激动不己,回家就收拾行囊出发去应聘。

景平日报才一发行,就引起巨大反响。

以前传播信息,除了在各处张贴公告之外,就只能是口口相传了,景平日报的出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能把各类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其构思之精巧,文笔之诙谐,能让人欣然接受,再有那价格,真是便宜得没话说。

茶楼酒肆到处都在谈论,五百份报纸在一个时辰之内就卖没了,众多外地客商,人手一份报纸,很多报纸在第一天就随着各商队传向远方。

而从报纸上看到各处工坊治所招聘信息而前来应聘的人,也一下子大增,各镇缺人的窘况大为缓解。

十天后,宝庆府小青山山脚下,一个偏远封闭的小山村里,那份玄学院招生的报纸,摆在一个老者面前。

老者双手颤抖,浑浊的眼睛中泪光涟涟:“多少年了?整整过去多少代人?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么?”

他们独孤家是一个修真家族,祖辈曾出过通天彻地的人物,后来灵脉消失,不能再修炼,己经变成了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要恢复祖辈的荣耀,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