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属国可不能乱来…”
朱标虽然支持陈锋将藩王分封海外的计策,但绝对不赞同大明随意对外发动战争。
特别是大明的“15个不征之国”,朱标是坚决反对大明对这些藩属国无缘无故动兵灭国的。
虽然倭国也属于这“十五个不征之国”,但这不是有充足的理由与借口吗!
那么,大明就还剩下“十四个不征之国”,对这十四个国家,朱标不希望自家父皇轻易动用刀兵。
朱元璋闻言笑了笑,并没有急着回答。
这所谓的十五个不征之国虽然是他定下的,但在听过陈锋分析世界局势后,朱元璋心中有些改变想法了。
毕竟,这些藩属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老实。
就比如一直都殷勤朝贡的朝鲜,连国家名字都是他朱元璋起的。
可据陈锋所说,这个国家一直都不老实,一直在图谋鸭绿江以南的华夏领土,并且已经悄无声息地占据了一些…
就这,老朱是一定要灭了对方的。
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当前还是先让大明繁荣富强起来为主线任务。
而且,也没必要与朱标说…
而朱标是何等的了解自家父皇,见他这幅模样,顿时心中咯噔一跳:“父皇,你不会想出尔反尔吧?说好的永不征之国呢?”
朱元璋想了想,如此对朱标道:“标儿,用陈锋的话来说,这个世界最不变的便是变!”
朱标一脸愕然,呆立在原地。_比_奇`中?文_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朱元璋笑笑:“以前咱大明没有那个能力自然不能随意征战,但如今有了陈锋,有了他这个从六百多年后来的先知,有他带来的先进技术、思想水平、远见识略,难道咱大明还要墨守成规,满足现状吗?”
“当大明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做一些以往不敢想之事而不去做,那便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更何况,让大明去统御各国,带去更加先进的文化,技术,科技,让各国百姓吃饱穿暖,这难道不是另一种践行圣人言论的方法吗?”
“标儿,你要明白,各国百姓都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咱大明不去解救他们,还有谁能去?”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最后又道:“当然,咱知道标儿你的仁慈善良…但你放心便可,这些事由咱与陈锋来做便是,你只需等着继承咱打下的江山,做那圣明的守成之君便可!”
朱标嘴巴张了张,想要说些什么,却半晌无言以对。
朱元璋哈哈一笑,拍了拍他肩膀,转移话题问道:“你来找咱,是有什么事吗?”
朱标这才回过神来,想起今日自己来找父皇朱元璋的目的,急忙道:“自几月前开海禁,重建市舶司以来,大明沿海各地的港口便陆陆续续开启运转,各地商户也纷纷踊跃进行海上贸易。”
“几月下来,却如陈锋所言那般,大明手工业商品不但没减少,反而在海贸的促进下,各地都兴起了新的手工业产品,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也逐渐与南洋诸国恢复了通商,甚至已经有盘踞三佛齐国(苏门答腊)的西洋人与我大明接触。”
“如此,国外商品也源源不断地涌入大明。”
“同时,儿臣也时刻让人关注着陈锋所说的那几种高产粮食作物。”
“前几日,宁波市舶司有官员上报,说在与西洋人交易的过程中在对方船上发现了疑似陈锋描述的‘红薯’的藤蔓植株。”
“并且,在没引起西洋人的注意下,将那株藤蔓植物买了下来,已送到南京市舶司。”
“刚刚儿臣也去看了一下,确实有些像陈锋口中描述的红薯!”
“是以,儿臣便来向父皇报喜…当然,也想带父皇去亲自查验一二。”
朱元璋闻言噌的一下站起身来,眼神中满是激动,紧紧盯着朱标:“此话当真?”
朱标非常理解自家父皇此时的心情,因为之前他从属下那里得知此消息时也是如此激动。
毕竟,按照陈锋的说法,红薯的出现可以极大地解决当下大明百姓吃不饱的难题。
红薯的产量以及单体热量都非常高,足以改变大明当前的困境。
是以,自市舶司开起来后,各地的市舶司都收到朝廷命令,时刻关注红薯、土豆、玉米。
并且,还让陈锋画了这三种高产粮食作物的图画交给各地市舶司官员,让他们深刻记在心中,时刻观察各地来的商品,特别是那些西洋人。
果不其然,这次就有了意外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