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庸,找我们兄弟来,所为何事?”
其余勋贵,如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愚春等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胡惟庸,眼神中满是好奇与疑惑。
这一年,勋贵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朱元璋加大了对他们的监察力度,但凡有违法乱纪之举,必定严惩不贷,已有好几位勋贵被削去爵位。
尤其是胡惟庸被罢相后,他们的处境愈发艰难。
陈锋虽未公然与他们作对,但他推行的一系列维护朝廷、皇室的举措,却与勋贵们的利益产生了激烈冲突,双方摩擦不断。^1^5~1/t/x/t`.~c?o^m+
此次胡惟庸突然传信相召,让一众勋贵心中好奇不已,猜测胡惟庸是否打算借着“空印案”有所动作。
若不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即便念及往日情分,他们也不会冒着风险,在深夜偷偷前来赴约。
胡惟庸怪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怎么,永嘉侯这是瞧不上我胡惟庸了?没事就不能找你们喝喝酒、聊聊天?难道我们之间的情谊,就这么不值一提?”
众勋贵闻言,纷纷干咳几声,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关键时刻,吉安侯陆仲亨轻咳一声,出面打圆场:“胡相这是说的哪里话!在兄弟们心中,您永远都是胡相!当初您为兄弟们做的那些事,大家都记在心里。此次一听您召见,兄弟们二话不说,连夜就赶来了。
胡相也别怪兄弟们这一年没与您联系,实在是不清楚您府上的情况,不敢轻易冒险。
如今既然得到您的召见,无论如何都得来见上一面!”
“对对!”其他勋贵连忙附和,纷纷表示陆仲亨所言极是。
胡惟庸又怪笑一声,他心里清楚,这些人未必是真心实意,但能说出这番话,也让他颇为满意,证明自己当初担任宰相时,没有亏待这些人。
笑罢,胡惟庸神色一正,缓缓说道:“我欲重出朝堂,再次得到陛下的重用,但此事离不开各位兄弟的帮忙。”
众人听闻,眼神微微一动,心中暗想:果然如此!
但谁也没有率先开口,毕竟谁也不清楚胡惟庸究竟需要他们帮什么忙,不敢贸然答应。
胡惟庸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眯了眯眼,继续说道:“不是什么危险的事,很简单。只需你们帮我大肆宣扬那些涉案官员的‘事迹’,想方设法败坏他们的名声,促使陛下尽快下旨将他们斩杀!”
众勋贵闻言,满脸惊愕,纷纷不解地看向胡惟庸。
只见此时的胡惟庸,身形干瘦,面目阴森,在昏暗的烛光下,宛如恶鬼一般。
见众人一脸茫然,胡惟庸也不再绕圈子,直接道出心中盘算:“唯有朝堂大乱,我胡惟庸才有机会!陛下一旦掀起大狱,牵连众多官员,朝堂和地方的政务必将陷入瘫痪。
到那时,便是我出手的好时机。
等我平息这场风波,陛下定会重新看到我的价值,到时候进入政务司,执掌大权,还不是易如反掌。
只要我掌控了政务司,重新统率六部百官,咱们便能恢复往日的权势,到时候,各位兄弟也能跟着受益!”
众勋贵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一丝意动。毕竟,此事做起来风险不大,不过是传播一些谣言罢了,这对他们来说,本就是轻车熟路。
而且,据他们了解,朱元璋对那些涉案官员极为愤怒,甚至有下令诛九族的苗头。
他们这般散播谣言,说不定正合朱元璋心意,搞不好还能得到皇帝的暗中赞赏。
于是,一群勋贵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答应下来,言辞恳切,什么“都是自家兄弟,自然有求必应”“这点小事,不足挂齿”“胡相放心,我们一定尽力办好”,说得那叫一个好听。
胡惟庸心中虽鄙夷这些人的虚伪,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也不好表露出来,只是拱手道谢。
随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气氛逐渐融洽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往日把酒言欢、共商大事的时光。
闲聊一阵后,胡惟庸轻咳一声,打断了众人的高谈阔论:“既然诸位兄弟如此仗义,那正好,我这里还有一件事,要麻烦你们。”
众勋贵脸色瞬间一僵,纷纷看向胡惟庸,心中暗道:我们不过随口说说,你还真当真了!
胡惟庸全然不顾众人异样的目光,咬牙切齿地说道:“我若想重新得到陛下的重用,掌控政务司,有一个人必须解决!”
众勋贵脸色骤变,他们几乎瞬间就猜到了胡惟庸所说之人是谁——忠义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