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绿意盎然的田埂上,陈锋与朱元璋并肩漫步其中,脚下泥土松软,仿佛承载着大明江山的希望。?y\o,u¨p/i^n,x,s~w..,c*o?m*
就在此时,有暗卫快步上前,将近日前线战报一一禀报。
“先锋军在永昌侯蓝玉的率领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先后剿灭北元太尉纳哈出的六支偏师。此役战果辉煌,共歼灭敌军两万余人,缴获牛羊马驼十余万头,兵器铠甲更是数不胜数……”
暗卫声音沉稳有力,字字句句都彰显着明军的赫赫战功,“而且,蓝玉将军所率先锋军,如同凶猛的猎犬一般,死死咬住纳哈出的主力军,一路长驱直入,已深入漠北腹地!”
“魏国公收到情报后,当机立断,即刻率领大军主力,马不停蹄地急速前往与先锋军汇合,共同追击纳哈出。”暗卫继续说道,“在大军开拔后的第十日,我军主力终于成功与先锋军会师,并且依旧牢牢地咬住纳哈出的主力军,没有让其逃脱分毫。”
“七日前,双方大军于土剌河一带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惨烈无比的大战……”说到此处,那暗卫不自觉地瞥了眼陈锋,语气微微一顿。
朱元璋原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战报,被这突如其来的停顿打断,不禁微微蹙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为何停下?”
暗卫瞬间感觉后脖颈一阵发凉,冷汗直冒,急忙继续说道:“大战在进行到第二个时辰时,纳哈出所率领的大军遭受重创,损失极为惨重。其引以为傲的重骑兵,在我军燧发枪部队的猛烈攻击下,被彻底击溃。元军士气瞬间土崩瓦解,纳哈出见势不妙,只能率残部仓皇遁逃,逃往和林!”
朱元璋听后,神色逐渐缓和,脸上缓缓展露笑容,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终是功成,终归没让咱失望!”
说到这里,朱元璋也瞬间明白了这名暗卫说到燧发枪时为何会停顿。
此战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燧发枪无疑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直以来,北元对明军最大的威胁便是他们的骑兵,尤其是那横扫无敌的铁骑,其战斗力令人胆寒。
即便朱元璋对明军充满自信,也不敢断言明军的骑兵能够胜过元庭的骑兵。
毕竟,那是元人血脉中传承的优势,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因此,草原铁骑长期以来都给中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先前,明军虽也有火器用于压制敌军,但火绳枪操作繁琐复杂。
在真正的大战中,火绳枪往往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多只能射击一两轮,双方大军便会短兵相接。
在遭遇战中,敌人根本不会给你时间去填充火药、点燃火绳、瞄准射击。
一旦双方交战,就是冷兵器的激烈拼杀,生死只在瞬间。
而燧发枪却截然不同,它激发便捷迅速,火药采用定装形式,一小盒一小盒的,装填过程十分快速。
在交战时,前后三排士兵交替射击、填充弹药,能够形成一道密不透风、杀伤力巨大的火力墙。
元军铁骑往往在距离还有数十步远时,就会被射杀,跌落马背。
刚开始,死一两个骑兵,元军或许还能咬牙坚持往前冲锋,但当他们如同割麦子一般,齐刷刷地倒下时,即便草原铁骑再勇猛,也难以控制内心的恐惧。
朱元璋虽然没有亲眼目睹元军铁骑胆寒的场面,但凭借想象,也能感受到那震撼的场景。
他嘴角勾起一抹危险的弧度,当即下令道:“传信魏国公,继续追击,定要取下纳哈出的狗头……”
“是!”暗卫领命,当即退下传讯去了。
此时,朱元璋笑呵呵地看向陈锋,眼中满是赞赏:“贤胥,燧发枪立大功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你!”
陈锋连忙摆摆手,态度诚恳地说道:“我不敢居功,此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靠的可不只是燧发枪。最主要的是先锋军永昌侯蓝玉的舍生忘死,他深入漠北,不辞辛劳地追踪敌军踪迹,并且及时将情报传递出来;还有大将军魏国公徐达,他临危不乱,谋划得当,指挥有序,决断正确;当然,更离不开陛下的英明神武,以及陛下坚定的立场和态度!”
“燧发枪只有用在对的人手中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不值一提。再者,燧发枪能够大规模运用在军队中,也是辛苦了兵仗局的诸多工匠。没有他们日夜操劳、加班加点地制造燧发枪,就没有这么多燧发枪可以武装大军,也就不可能对元军铁骑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毕竟,单凭几杆燧发枪就想取得成功,那也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