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10章 新建粮仓

第10章 新建粮仓

虽然可以直接上报,但如此重大的战功若是越过袁崇焕显然不太合适,至于袁守道怎么上报,那就是袁的事了。

反正这份塘报之中,已将自己的功劳写进去了。

待这些事宜全部谈完,金启宗举起了茶杯抿了一口,杜寒随之起身上告辞。

杜寒离去后,金启倧取出纸笔撰写塘报。

他本是小吏出身,行文自然迅速流畅。

这份塘报一气呵成,文采斐然。

经由金启悰之手,杜寒原本只是一次偶然脱险的小规模战斗,被描绘成了他精心策划的一场主动进攻。

“共计击毙真奴三百余人,获取三十二颗首级……”

战果亦被放大十倍。

对于这种夸大其词的行为,金启琮却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毛文龙尚且能凭几十颗是否真奴都未确定的首级,便谎报数万战功,那自己拥有三十二颗确认无误的首级却申报击毙三百敌人,又有何不可?再者有黄太机的骑弓为证,区区几百杀敌之说才更合理——谁又能凭空缴获这些武器?

相较这份夸耀战绩的塘报,另一份涉及粮草问题的则难以着笔。

随着大批粮草的到来,笔架山、孙家洼等地存粮渐多,它们大多囤于荒野露天处,仅少数人员看守,风险显而易见。

此事必须上报袁崇焕,并请求尽快将粮食分散储存。

思忖许久,金启琮方下笔写道:“……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锦州等地区仓廪储备匮乏且难久藏,应立即新建粮仓。

至于右屯等地粮草堆积情况及防止敌人趁虚夺粮等问题,还望各道抚按进行确实查证。

各地应存储多少粮食,又当建造几座粮仓,或某处可免于建造,请火速核查明确答复……”

杜寒自金启琮家中出来时已是暮色四合,夜不收们依旧守候在门前未曾散去。

一天下来,众人滴水未进,虽肚子早已饿得咕咕作响,手中也还有战利品待整理,但在他现身之前无一人擅离职守。

杜寒见状心中欣然。

这便是所谓的威望,无需多言便已赢得部众信服。

当下也不客套,豪爽发话:“让各位久候了!通判已应允替大家请功。

眼下咱们先把缴获之事料理一下,晚上我去东请诸位喝上一顿。”

得到他的肯定,这些人显然已彻底认可他为主。

闻声齐声称是。

而后杜寒把分到的牲畜先交李政代管,接着给大伙分配完毕,又与李源华一起牵着六头牲畜前往许常青的家。

亡故兄弟的首级以及许常青的尸身均已分别送回家中安顿;那些孤单漂泊的逝者,则由他们代表埋葬。

许常青家位于城门附近一个村落里,称其为村实不确切,更像是由军户亲属和难民沿城墙建立的一个聚居点。

居民直接在地上挖出一个个土屋栖身,有些围起竹篱,有些索性连院墙也省略。

如此住所冬暖夏凉,冬季辽阔的东北森林供应充足柴薪,居室内暖意融融,较西北贫瘠之地宜居不少。

这里虽说是块宝地,可自古以来纷争不断,人口始终无法繁衍。

直至二十世纪后,这片土地上人口才开始剧增,一时间竟跃升为亚洲最发达区域之一。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并非浪得虚名。

许家土屋位于聚落边角,周围是一片高低起伏的荒芜田畴,曾经这片地方满目良田,但原主人不知所踪。

大概早已沦为了建虏的屠刀下的牺牲者吧。

瞧那耕地荒废多年,灌木丛生便可证明。

还未走到许常青的家,远处便已传来一阵悲痛欲绝的哭泣声。

透过半掩且有些破损的矮篱笆,可以看到许常青的老母亲与妻子披头散发地围着一具遗体放声恸哭。

旁边,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孩童跪倒在地。

而腿脚不便的许铁匠则盘坐在门口处,脑袋低垂,埋在膝间,看不到他此时的表情。

杜寒系好马缰后长叹一声,轻轻推开门,缓缓迈入院中。

此刻的许常青静静躺在一张破旧不堪的凉席上。

看着那已然失去生命光彩的脸庞,杜寒内心顿生一种难言的悲切。

这般穷苦之人,在这明朝甚至一口裹尸的棺材都求不得,一张草席包裹已经是极为庄重的做法了。

第一次,杜寒深刻意识到自己似真正融会于这个时代。

时代之人的喜怒哀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令他很难再以旁观者的态度冷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