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依照计划离开右屯,由李政带领,朝宁远方向缓缓而行,留下王鹏与二十多位骑兵,他们将随杜寒赴耀州。^0+0/小?说!网_ ¢已~发·布.最\新+章*节.
队伍离去后,营地顿时空旷许多。
杜寒下令召集留守骑兵,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骑兵们的气质已大为改观,站在一起颇显军威。
王鹏抽出弯刀,高声下令:“预备!”号令下达后,骑兵们整齐排列,将装填完毕的火帽枪举至胸前。
随后王鹏发出“瞄准”的指令,士兵们齐齐抬起火箭枪对准靶标。
“放!”王鹏弯刀落下,枪声如爆豆般响起,浓烈的硝烟弥漫四周。
“装弹!”骑兵们迅速扳动扳机护圈,闭锁机构滑下,枪膛显露,将定装纸壳弹置入枪膛后归位护圈,枪机随即闭锁。
装好纸质火帽,射击准备已完成,可随时发射。
所用纸非寻常纸张,而是经过硝化处理,击发后枪膛残留极少。
杜寒临时测试骑兵对火帽枪的掌握程度,连续射击近五分钟后得出结论。
麾下这些士兵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已能达成每分钟五发的速度,若建奴骑兵自三百米外发起冲锋,这边应有三次开火的机会。,2¢c+y+x*s′w¨.′c?o`m~
传统鸟铳即便事先装填好弹药,至多也只有一次射击机会,还没来得及装填第二轮,敌人的骑兵便已近在咫尺。
若是对付建奴步兵,则更为容易些。
建奴主力步兵皆为重装步兵,抗击打能力强,但移动缓慢,三百米的距离足以对他们进行十次齐射。
定装弹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后装火帽枪的有效射程,能在千米开外维持足够的火力,只是由于未采用膛线设计,精准度受到一定限制。
出发前,按照杜寒的指示,已生产的大部被留给留守部队,每位士兵携带了三百多发。
这一配备标准相当高,要知道直至二战时期,单兵的携带弹药量也未曾超过一百二十发。
每位士兵还配备了两件试验品,即刚由枪炮所制作完成的木柄,通过有限的几次测试显示,其声响足够大,威力也不错。
既然已经投入战斗,杜寒决心倾尽全力。
看过二十多位下属操练之后,他对接下来的战事充满信心。
若耀州确实仅有黄台吉的三百骑兵,他完全有信心将这些建奴一举歼灭,轻松改写柳河之战的结果。
马世龙抵达后的第二天,两千五百余名明军自右屯起程,朝耀州方向进发。^w\a.n\o¨p+e~n¨.?c-o!m!
自从老奴攻陷沈阳以来,此地形成了广袤的无人区,队伍行进二百多里后,才逐渐遇见一些村落。
这里已成为建奴与明军争夺的拉锯地带,这些村落或是建奴自行修建,或是已被建奴收服的辽东居民,队伍也避免暴露自身,遇村绕道而行。
第四天午后,前锋骑兵抵达柳河口。
柳河乃三岔河的一部分,宽约半里,因两岸长满密集的柳树,故得名柳河,这种两岸遍布柳树的河道在辽东较为常见,这段河道并无特别之处。
柳河对岸数里便是耀州的城墙,从河边望去,城墙上似有旗帜晃动。
此时再想隐藏行踪已无意义,鲁之甲唤来几名骑兵,令他们沿河寻找支援的水师,回报道的骑兵称并未见到水师的踪迹。
杜寒听闻后心中一沉,看来自己的到来未能改变水师缺席的命运,终究没能等到它出现。
“怎么回事?是不是你们走得太近?”鲁之甲闻言大惊,朝着探路的骑兵厉声质问,语调中透着焦躁。
禀报副帅,属下沿河巡查了十数里,确实未见水师100师的身影,不过沿途捕获了六艘渔船,船夫也已带来,请大人查验。”那人一边说明情况,一边示意手下押来十余人。
这些人衣着各异,有的是汉人装束,有的蓄着清人的短辫,还有些穿宽大的灯笼裤,似是朝鲜人。
汉人与朝鲜人尚且平静,那些留短辫者见到鲁之甲时立刻跪爬向前,涕泪交流:
“大人开恩!我们不是清兵,也是大明子民啊!”
“既是大明子民,为何这般模样?”鲁之甲冷眼扫过,向左右摆手,“把这几个留辫之人全杀了!”
“且慢!”
杜寒急忙出手阻止,鲁之甲瞥了他一眼,回头示意手下,几个士兵上前,两人拖住那几人,不管他们如何哀号,一刀一个结果了性命。
其余人吓得浑身发抖,伏地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