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明风再起 > 第327章 陈圆圆

第327章 陈圆圆

苏州府,武进县金牛里。^s^a?n?g_b/o\o+k!.`c?o·m?运河水汽氤氲,滋养着吴侬软语。小桥流水间,货郎陈邢的扁担吱呀作响,担子一头是针头线脑,另一头却总萦绕着婉转的小曲。他嗓子亮,爱唱,巷陌阡陌便是他的勾栏瓦舍。女儿沅(元)跟在父亲身后,小小的身影在青石板路上蹦跳,清澈的童音自然而然地应和着父亲的调子,如雏凤清于老凤声。那声音,天生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甜润与空灵,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好景不长。一场风寒带走了爱唱小曲的父亲,也带走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家徒四壁,孤女无依。秦淮河畔的梨园,成了陈沅唯一的生路。班主见她年纪虽小,却“蕙心纨质,澹秀天然”,一双眸子清澈见底,流转间自有说不出的风流韵致,便收下了她,取名圆圆。从此,苏州梨园里,多了一抹倾城的颜色,多了一道“声甲天下之声”的绝唱。她的歌声,能令喧嚣的勾栏瞬间寂静,能让豪掷千金的恩客屏息凝神。坊间流传着一句话:“宁闻圆圆一曲,不食人间烟火三日。”其色艺双绝,冠绝江南,“色甲天下之色”绝非虚言。

崇祯十四年,北京城。国丈田弘遇府邸,一派奢靡沉寂交织的诡异气氛。田贵妃新丧,崇祯帝深陷悲痛,连带田弘遇也感到了圣眷的动摇。为固宠,这位国丈爷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江南。重金开路,快船南下,目标直指苏州梨园那颗最璀璨的明珠——陈圆圆。

当风尘仆仆的马车载着陈圆圆踏入田府那深似海的朱门时,她如同一只误入金丝笼的云雀。田弘遇看着眼前这清水芙蓉般的人儿,心中盘算:此等尤物,献与圣上,定能重获欢心!他精心安排了一场家宴,请来皇帝。丝竹声中,陈圆圆轻启朱唇,一曲《牡丹亭》婉转流丽,情意缠绵。然而,崇祯帝端坐主位,眉头紧锁,目光掠过陈圆圆绝美的容颜,却只停留在面前御案堆积如山的告急文书上。辽东烽火,中原流寇,江山飘摇……美色?歌声?此刻在他眼中,不过是乱世浮华的点缀,甚至是一种负担。他意兴阑珊,拂袖而去。田弘遇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将陈圆圆当作府中最高级的歌伎养着,权作奇货可居。

历史的拐点,在崇祯十五年一个秋日悄然降临。时任宁远团练总兵的吴三桂,奉召入京述职。田弘遇为拉拢这位手握重兵的边将,设宴款待。觥筹交错间,屏风后转出一位佳人。正是陈圆圆。她抱着琵琶,盈盈一拜,抬首瞬间,眸光流转,恰似春水映梨花。吴三桂,这位在辽东风沙刀剑中淬炼出的悍将,只觉得心口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瞬间目眩神迷。她低眉信手续续弹,一曲《高山流水》清越空灵,指尖流淌的不仅是音符,更似一股清泉,涤荡了他满身的征尘与戾气。吴三桂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住,再也无法从那张绝色容颜上挪开半分。

田弘遇何等老辣?将吴三桂的失态尽收眼底。他捻须微笑,心中已有了计较。宴后,他故作慷慨:“久闻吴将军威震辽东,老夫府中有一歌伎,色艺尚可,愿赠予将军,红袖添香,聊解边塞清苦,不知将军可肯笑纳?”

吴三桂心中狂喜,面上却强自镇定,甚至刻意推辞:“国丈厚爱,三桂愧不敢当!此等绝色,当养于金屋,三桂一介武夫,沙场喋血,恐辱没了佳人……”他嘴上推让,眼神却泄露了心底的渴望。

田弘遇哈哈一笑,执意相送:“将军此言差矣!美人配英雄,正当其分!此事,老夫做主了!”这便是史载的“吴欲之,而故却也”,“强而可”。

然而,好事多磨。吴三桂在辽东已有正妻张氏(一说为祖大寿外甥女),且颇为悍妒,膝下已有幼子吴应熊。更重要的是,辽东军情如火,崇祯帝的催促进关诏令一道紧似一道。吴三桂纵有千般不舍,万般旖旎心思,也只得留下千两白银作为聘礼,将陈圆圆暂托于田府,自己星夜兼程赶回宁远前线。临别时,陈圆圆剪下一缕青丝,放入香囊,系于吴三桂腰间,低语道:“妾在京都,静待将军凯旋。”吴三桂握紧香囊,指节发白,最终狠心策马而去。

第二年正月,转机忽至。吴三桂之父吴襄奉调入京,提督京营。吴襄深知儿子心意,到京后第一件事,便是亲自登门田府,将陈圆圆郑重其事地接回自家府邸安置。那一刻,陈圆圆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只待吴三桂回京,便是名正言顺的吴家侧室。京城吴府内,她每日对镜梳妆,练习着吴三桂喜爱的北地小曲,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然而,乱世佳人,命若飘萍。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京师陷落。大顺权将军刘宗敏,这位以凶悍暴戾闻名的闯营悍将,一眼便相中了田弘遇那富丽堂皇的府邸(田已死),将其据为自己的行辕。入驻当晚,他便听闻府中曾藏有一位绝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