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 第49章 离谱的出征日期

第49章 离谱的出征日期

朱祁镇一番豪言壮语,让人挑不出毛病,让群臣无从反驳。¢w′o,d!e*s¨h^u-c′h¢e.n`g?._c?o?m′

他们终于知道了,万岁爷此举,一意孤行,断不可能劝诫成功。

如果再反对的话,那就不礼貌了,也是对自己脑袋的不尊重。

既然都是决定好的事情,那就要开始商议后续安排了。

皇帝不在京师,但是朝廷需要运转。

“臣叩请,万岁爷安置监国人选。”

这是大明传统,朱棣北伐的时候,一直都是朱高炽在朝中监国。

朱瞻基讨伐“汉王之乱”的时候,让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监国。

可是,朱祁镇却否决了这个提议。

“不需要!朕又不去多久。”

群臣听闻这句话后,顿时松了口气。

原来如此,万岁爷只是去玩玩而已,很快就回来了。

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万岁爷你早说呀,你怎么不早说?你为何不早说?早说的话,臣等还会反对吗?

但是呢,皇帝走了,京师需要皇室宗亲驻守。

群臣上谏,第一个推荐的人选就是襄王朱瞻墡。_j!i′n*g·w,u′x·s+w~.¨c_o,m*

因为人家襄王有着丰富的监国经验。

然而,朱祁镇再次否定这个提议。

“朕打算,让皇弟驻守顺天府。”

“???”

群臣目瞪口呆,什么鬼?

有经验丰富的不找,怎么就找了个二十一岁的?

万一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朱祁钰,他能解决得了吗?

“万岁爷,臣反对!”

“反对无效,就这样决定了!”

朱祁镇再次霸气否决,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到圣祖母临终前说的话。

希望他们兄弟二人,其利断金。

皇弟虽然年轻,朕不也年轻吗?你们这群老家伙,怎么能用年龄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呢?

群臣无语,他们不敢反驳,因为王振正似笑非笑的盯着众臣,就问你怕不怕?

于是,朱祁镇立即下旨。

“命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太师英国公张辅、太保、成国公朱勇、镇远侯顾兴祖、泰宁侯陈瀛、恭顺侯吴克忠、驸马都尉石璟、广宁伯刘安、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荣、建平伯高远、永顺伯薛绶、忠勇伯蒋信、左都督梁成、右都督李忠、都督同知王敬、都督佥事陈友安朵儿只、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俱扈从。*k?u?x*i-n?g~y!y¨.·c\o+m^”——《明英宗实录》

记录在册的,有名有姓有职务的大臣,就有33人,包含文官和武勋。

被点到名的臣子,纷纷出列。

他们这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特么是一本《死亡笔记》。

不过,换个角度想,英勇殉国,史书留名,这辈子有了!好像也不亏。

英宗大点兵之后,礼部尚书胡濙上奏:“万岁爷御驾亲征,关于白金、彩缎、绢、布、衣服、红毡帽等日常用品,理应先送往行程路经居所,用来预备赏赐。”

好家伙,都想着赏赐了,看来明军这波是势在必得了!

朱祁镇却皱了皱眉,还要让人运过去?这么浪费时间?

于是他大手一挥,又又又否决了。

“运送物资会劳民伤财的,赏赐之物,在宣府随意分配就行,重赏等凯旋回朝后。”

胡濙叹气,无奈后退。

.......

正统十四年(1449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明英宗定下御驾亲征的日子。

“壬辰......吏部尚书王直率廷臣合章奏曰。”——《明英宗实录》

为什么如此笃定呢?

因为群臣上谏,朱祁镇力排众议后,下一段开头就写着“癸巳,中元节”,即七月十四日。

干支纪日按顺序组合,每60天循环一次。

壬辰日是第29个,癸巳日排在30位,因此可以推断,彻底定下出征事宜的日期,为前一天,即七月十三。

而“甲午,遣官祭告太庙、社稷。车驾发京师亲征。”——《明英宗实录》

那么问题来了,甲午日是几号?

根据干支纪日的顺序排列,正好在癸巳下一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