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府西南,军器局。¨5′0′2_t¨x^t\.,c\o·m/
“参见陛下。”一排排工部官吏放下手中事务,连忙跪拜。
在朱祁钰的身后,工部尚书石璞紧紧跟随。
石璞心情忐忑,其实他也不确定,手下这批工匠到底能不能完成任务。
时间太短了,距离交付图纸,至今才一个半月。
万一做出来的成品,达不到陛下的要求,那该如何是好呀?
朱祁钰本来就不抱多大希望,他是在考验这个年代的工匠,能做到的工艺极境,后续再改良枪械构造。
军器局的火器研发部门,位于地下,阴暗的环境,更利于保存火药。
绕过了十几个弯后,朱祁钰终于抵达密室中。
这里,便是明君实验枪械的训练场。
“陛下,请戴上棉球。”
由于密室封闭性太好,每次发射,火药产生的爆炸声在密闭空间中回荡,容易把人震得耳聋。
因此,在耳洞塞入棉球隔音,很有必要,尽管效果一般。
五六名工匠,早已站在此处等候审阅。
“小民,拜见陛下。”
“平身吧,进入正题,燧发枪制造出来了吗?”
一名大约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上前介绍道。-s¨o`s,o/s¢h′u~.+c,o,m\
“陛下,此械便是依照你的图纸,制作而成的火器。”
朱祁钰低头接过,上下打量一番,确实有模有样。
他迫不及待的填装火药和弹丸,举起燧发枪,朝着三十步外的假人射击。
砰——
假人穿着金属甲胄,强大的动能依旧让金属片凹陷下去。
若是直接打到人的身上,虽不立即致命,但是依旧很疼,应该会造成严重的内伤。
那名年轻人眉飞色舞的说道:“陛下,设计出这款火器的人,真是天才!”
“在过去,点燃火铳只能通过油绳缓慢燃烧,发射时间长且不稳定,填装弹丸速度慢。”
“而这款燧发枪,不仅解决了以上痛点,实现安全发射,还能增加瞄准精度!”
正统年间的火器,只是单管火铳,至于三眼铳,那是嘉靖时期才出现的。
单管火铳使用时,先将黑火药倒入金属管中,随后丢入圆形弹丸,用木棍将弹丸捅到尽头。
随后,拿出一根油绳,静静等待燃烧至底部,点燃火药完成击发。
在此过程中,有几处操作容易炸膛。
首先,丢入金属圆球时,如果与枪管发生摩擦出火星的话,那就是直接射向自己或友军了。¨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
不过,聪明的古人意识到这个安全隐患,后来改进成铅制弹丸。
其次,火药的填装剂量也要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放得多了会炸膛,放得少了,火药推进力量不足,会导致射得不远或杀伤力不足。
神机营因此诞生,每一名火铳手都需要经过训练才能上战场。
.......
那名年轻人一直在夸赞燧发枪的神奇之处,根本停不下来。
末了,他问了一句。
霍氏后装燧发枪
“陛下,臣十分好奇,这份图纸,到底是哪位天才设计出来的?”
朱祁钰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工部尚书石璞连忙介绍:“禀陛下,此人名叫赵泽坤,是胡元澄的徒弟。”
胡元澄,出生于越南陈朝的权贵之家,他爹黎季犁篡位成功,建立胡朝,全家改姓胡。
身为长子的胡元澄,意外的没有继承王位。
永乐年间,明军攻伐胡朝,父子三人皆被俘虏,只有三年的胡朝宣告灭亡。
胡元澄被带回南京,入仕大明,最终在正统十年的时候,晋升工部尚书。
他之所以能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兵器知识了得,尤其是火器,当时的军士甚至将他誉为“火器之神”。
能成为“火器之神”的徒弟,说明赵泽坤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
赵泽坤直勾勾的盯着朱祁钰,渴望得到答案,他好像找到了知音,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对方交流火器心得。
朱祁钰指了指自己,淡淡说道:“是朕,绘制的图纸。”
“???”
赵泽坤目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