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十六年,九月。/2^叭+墈·书/王′ +庚.辛!最-全-
“天枢号”,正式踏上西洋之路。
顺天府港口,人潮涌动。
本来,顺天府是没有港口的,在景泰八年以前,海商想要将货物卖到京师,只有在永平府港口上岸。
如此一来,确实令永平府变得更加繁荣。
但是,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活跃在顺天府的,多为外商,此外商非彼外商,指的是其他府的外地商人。
外商先是在永平府采购货物,然后拉回顺天府售卖。
直接导致居住在京师的老百姓,生活成本猛增,平均物价是其他府的两倍之多。
尽管粮食价格受朝廷管控,但是其他商品呢?真的管不了那么多。
这就造成一个奇葩的现象,顺天府的人口外迁,越发严重。
表面上,大明京师经济繁荣,实际上,京师百姓苦不堪言。
朱祁钰一看各府的财政汇报,不行!
于是他大手一挥,将河间府的行政编制取消,一切管辖权归入顺天府。
简单理解,就是顺天府吞并了河间府,大明京师区域扩大了。
也许有人会疑惑,在从洪武开始,河间府不是一直都隶属于北平行省吗?你这样做不是多此一举吗?
实际上,在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在直沽设立“天津卫”,随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合称为“天津三卫”。
“天津”一名,意为“天子津渡”,当年朱棣曾在此处渡河南下夺取政权。′如^文-网^ ^首?发·
最后,“天津三卫”隶属后军都督府,又将河间府的民政事务独立出来了。
朱祁钰做的事情,就是将河间府独立出来的民政职权,收归顺天府。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与明朝现有的“天市坊”分红机制有关。
河间府因为与顺天府距离较近,所以没有建设“天市坊”。
在此之前,河间府的财政收入一直很差,仅靠微弱的漕运管理、盐运中转来维持生计。
开放海禁后,因为“天津三卫”的军事战略性,所以并没有开放大型通商口岸。
这就导致,顺天府与河间府的贫富差距相当巨大,人均收入差距甚至达到千倍以上。
朱祁钰收回河间府的行政管理权,是打算在直沽地区,新开一个通商口岸,顺天府港口。
将“天津三卫”的军事要塞迁移到永平府港口。
关闭了永平府港口,会对当地百姓的生活造成影响吗?
会,但是不多。
因为现在永平府早就被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城市,大明第一个制衣厂就是在永平府。
后来,又新建了炼钢厂和造船厂。
永平府已然成为老百姓的打工天堂,随处可见大型工厂。
港口贸易,对于永平府来说,不是那么重要。
但是由于工厂都在那里,依旧保留永平府港口的职能,只是列为官用,而非民用。
顺天府港口(直沽)
许多乘客依依不舍的告别亲人,他们满怀期待的踏上旅途。¢d·a¨n_g′y`u′e`d?u`._c¢o¢m′
“天枢号”虽然名义说是环球旅行,实际上终点就在奥斯曼帝国。
全程180天的游玩时间,期间在五十多个外国港口上岸。
早在两年前,明朝营部就发布公示,寻求旅游合作商。
大明的出海商人觉得有利可图,别管有没有办成,先报名再说。
从数十万份商业策划中,营部精心挑选了五十份。
既然项目中标了,那群出海商人就要将其落实。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与沿岸国家的统治者阶级联系,促成沟通合作协议,建造旅游基地。
“天枢号”准备建造完成时,营部左侍郎亲自下洋,坐着皇明战舰前往目标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