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讲座之后掀起了一场参观潮

讲座之后掀起了一场参观潮

一杯清热降火的茶。”赵思雨说着,往杯子里放入菊花、金银花和薄荷叶,“最近有点上火,喝这个肯定合适。”

调配好花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细细品味。“哇,自己调配的花茶就是不一样,感觉比外面买的好喝多了!”林晓雯喝了一口自己制作的“护眼茶”,里面有菊花、枸杞和决明子,“而且还知道了每种花茶的功效,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泡茶了。”

在品尝花茶的过程中,李雨涵和夏雨荷还向大家讲解了一些饮用花茶的注意事项:“花茶虽然好,但也不能过量饮用。比如寒性体质的人,要少喝菊花、金银花等寒性花茶;孕妇和经期女性,也要谨慎选择花茶的种类。”学生们认真地听着,将这些知识牢记在心。

炮制之术:匠心独运的中药奥秘

穿过一条幽静的长廊,学生们来到了中药炮制室。一进门,便闻到一股浓郁的中药香气。房间里摆放着各种古老的制药工具:石臼、药碾、铜锅、蒸笼等,墙上还挂着一些晾晒中的中药材。

!“中药炮制是中医的一门独特技艺。”李雨涵拿起一根生地黄,向大家介绍道,“很多中药材都需要经过炮制才能入药,炮制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炒、蒸、煮、炙、煅等。不同的炮制方法,会改变药材的性能和功效。就像这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而经过九蒸九晒后制成的熟地黄,性温,就变成了补血滋阴的良药。”

在炒制区,老药工陈师傅正在演示如何炒制酸枣仁。他将铁锅烧热,倒入洗净的酸枣仁,用木铲不断翻炒。“炒制酸枣仁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陈师傅一边翻炒一边说,“火太大容易炒焦,火太小又达不到效果。当听到‘沙沙’的响声,闻到淡淡的香气时,就差不多了。”不一会儿,酸枣仁的颜色变得微微发黄,香气四溢。

学生们看得入迷,纷纷要求尝试。在陈师傅的指导下,大家轮流上阵。“老师,我怎么感觉炒得不均匀啊?”王磊有些着急地问道。“别慌,翻炒时要不断翻动,让药材受热均匀。”陈师傅耐心地指导着。经过一番努力,学生们终于成功炒出了自己的酸枣仁,虽然卖相不如陈师傅的,但大家都充满了成就感。

在切片区,学生们看到了更加神奇的一幕。老药工熟练地操作着铡刀,将拇指粗的白芍根茎切成薄如蝉翼的切片。“这叫‘蝴蝶片’,是白芍切片的最高境界。”夏雨荷介绍道,“切片的厚度和形状,会影响药材的煎出率和药效。机器切片虽然效率高,但缺少了手工切片的灵气。”

学生们也跃跃欲试,但铡刀远比想象中沉重。在老师的帮助下,大家好不容易切出几片,虽然形状不太规则,但都兴奋不已。“原来中药炮制这么讲究,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张明宇感叹道。

标本世界:探寻中药的前世今生

最后,学生们来到了中药标本室。这里就像一个神秘的中药博物馆,展柜里陈列着各种中药原生品的标本。形态各异的植物、矿物、动物药材,让人目不暇接。

“这些标本,是我们医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李雨涵指着展柜说道,“通过观察标本,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药的来源、形态和特征。比如这株人参,它的根茎像人形,所以得名‘人参’。野生人参生长在深山老林,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成材,非常珍贵。”

学生们好奇地围在展柜前,仔细观察着每一件标本。有的标本保存得非常完整,连植物的花朵和果实都清晰可见;有的则是经过处理的药材,形状和颜色都发生了变化。“老师,这个长得像虫子的东西是什么呀?”苏晴指着一个标本问道。“这是冬虫夏草。”夏雨荷解释道,“它是一种真菌和昆虫的结合体,冬天是虫子,夏天真菌生长出来,就变成了‘草’。冬虫夏草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在矿物药材展区,学生们看到了色泽鲜艳的朱砂、晶莹剔透的石膏、乌黑发亮的磁石等。“矿物药材的使用,在中医里也有悠久的历史。”李雨涵介绍道,“比如朱砂,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作用;石膏可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但有些矿物药材含有重金属,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剂量。”

通过参观中药标本室,学生们对中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图片,今天亲眼看到这些标本,感觉中药的世界太奇妙了!”林晓雯感慨道,“每一种药材都有它独特的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