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功能,缓解疼痛,但因其有毒性,故严格控制用量。
11.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常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等。香附可调节气机,缓解胃部胀满不适,其挥发油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化,对胆囊炎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2.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陈皮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食欲,减轻胃脘胀满,其含有的挥发油、橙皮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13. 法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法半夏可和胃降逆,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其含有的生物碱等成分,能抑制胃肠运动,减轻呕吐反应。
14.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改善食欲,其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
15.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有良好疗效,其挥发油等成分能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
16.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党参能补益脾胃之气,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其含有的党参多糖等成分,可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17.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黄芪能大补元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生成,提高机体抵抗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胃黏膜修复,对胃溃疡、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8. 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咯血,溃疡病出血。白及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溃疡面愈合,减轻胃黏膜的充血、水肿和糜烂,其含有的白及胶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止血和生肌作用。
19. 三七粉: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三七粉可活血化瘀,促进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加速溃疡愈合,同时具有止血作用,防止胃黏膜出血。现代研究发现,三七中的三七皂苷等成分,能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溃疡。
20.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常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蒲公英能清胃热,抑制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减轻胃部炎症,其含有的蒲公英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利胆作用,对胆囊炎症也有一定疗效。\艘-飕·晓^税+枉+ ?更_薪.蕞,快-
21.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常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热淋涩痛。连翘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作用,可协同蒲公英清除胃中热毒,减轻炎症反应,其含有的连翘苷等成分,还能调节免疫功能。
22. 乌药:味辛,性温,归脾、胃、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乌药可温中行气,缓解胃脘冷痛、胀满等症状,其挥发油成分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君臣佐使配伍构思技巧及协同效果
1. 君药: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四药组成四逆散,为疏肝理脾的经典方剂。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