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等。赤芍含有的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可减轻伤口周围的肿胀和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12.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等。当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其含有的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炎、镇痛作用,有助于伤口愈合。
!13.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等。川芎嗪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伤口处的血液流通,为组织修复提供良好条件。
14.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等。生地黄中的地黄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能滋阴养血,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15.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伤口愈合。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白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有助于清除伤口处的细菌和坏死组织。
16.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等。党参含有的党参多糖等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为身体恢复提供能量。
17.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等。白术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其挥发油等成分能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间接促进伤口愈合。
18.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等。茯苓中的茯苓多糖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能健脾利湿,改善机体的内环境,有利于伤口的修复。
19.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可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等。薏苡仁含有的薏苡仁油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作用,能促进脓液排出,加速伤口愈合。
20. 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用于肠痈腹痛,肺痈吐脓,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等。败酱草中的挥发油、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对伤口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1. 皂角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消肿托毒,排脓,杀虫。咸鱼墈书罔 埂辛嶵筷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皂角刺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有助于脓液排出,加速伤口愈合。
22. 生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甘草甜素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能调和诸药,使整个处方的药效更加协调,同时减轻药物的毒性和烈性。
君臣佐使配伍构思技巧及协同效果
1. 君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这五味药组成了着名的“五味消毒饮”,是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的经典方剂。金银花甘寒芳香,既能清热解毒,又可疏散风热;连翘苦寒,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且能消肿散结;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均善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五药合用,针对党胜利双下肢因细菌感染导致的溃烂、红肿热痛等症状,发挥强大的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如同战场上的主力军,直捣病邪巢穴。
2. 臣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丹皮、赤芍、当归、川芎、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黄连解毒汤”,加强泻火解毒之力,清除体内热毒;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散瘀止痛,改善伤口局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