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时代标兵党胜利

时代标兵党胜利

黄芩20g、大黄30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蛇床子30g、百部30g、土茯苓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30g、马齿苋30g、败酱草30g、乳香20g、没药20g、血竭15g、儿茶15g、生甘草15g、芒硝20g(后下) 。将除芒硝外的药物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待药液温度降至40c左右时加入芒硝溶解,用于浸泡或湿敷双下肢患处,每日2 - 3次,每次20 - 30分钟。

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

1.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显着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可减轻皮肤炎症反应 。

2.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疮疡肿毒等。黄柏含有的小檗碱等成分,抗菌谱广,对常见的皮肤致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还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渗出。

3.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高热神昏、痈肿疔疮等。黄连中的小檗碱不仅抗菌活性强,还能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局部红肿热痛。

4.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疮疡肿毒等。黄芩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作用,可有效缓解皮肤炎症,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5.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外用时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疮疡肿毒、烧烫伤等。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能抗菌、抗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消散。

6.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等。白鲜皮含有的白鲜碱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止痒作用,可减轻皮肤瘙痒和炎症反应。

7. 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主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地肤子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能抑制皮肤真菌和细菌生长,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8.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肾经。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疥癣麻风等。蛇床子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炎作用,对皮肤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9.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外用可治疗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皮肤瘙痒等。百部含有的生物碱等成分,对多种皮肤真菌和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杀灭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10.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现代研究发现,土茯苓具有抗菌、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渗出。

11.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等。蒲公英中的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加速伤口愈合。

12.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紫花地丁含有的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13. 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泻火平肝。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野菊花中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