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最长段),肠壁厚度0.5-0.7cm,呈横弧形,蠕动较慢,内容物停留时间最长(约6-8小时),ph 7.0-7.5(中性偏碱),氧分压稍高(兼性厌氧环境)。
菌群特点与分类:
1. 最高多样性:
- 拟杆菌门(20-25%)、厚壁菌门(20-25%)、放线菌门(10-15%)、**变形菌门(5-10%)**均衡分布,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达4.5-5.0(高于其他肠段)。
- 关键属:
-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5-8%):产乳酸维持肠道酸性微环境,抑制沙门氏菌等病原菌。
- 肠球菌属(enterococcus,3-5%):兼性厌氧菌,参与蛋白发酵,但过量(>10%)可能引发腹腔感染。
2. 代谢特征:
菌群同时进行糖酵解(产scfas)和蛋白发酵(产氨、硫化氢),后者在高蛋白饮食时增强(硫化氢浓度可升至50-100μmol/l,过量具有黏膜毒性)。
有益性与有害性:
- 双向调节:
乳杆菌等益生菌通过“占位效应”竞争黏附位点(每平方厘米肠黏膜约10^8个定植位点,益生菌占据60-70%),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在免疫力低下时易移位(透过率从正常的10^-6升至10^-4)。
- 临床关联:
横结肠菌群失调(如厚壁菌/拟杆菌比例>1.5:1)与肥胖相关,其产乙酸能力增强,促进脂肪合成基因(pparγ)表达。
四、降结肠与乙状结肠:菌群的“浓缩加工厂”
解剖与生理环境:
降结肠长约25-30cm,乙状结肠长约40-45cm,肠壁增厚(0.6-0.8cm),呈“之”字形,内容物已成半固体,ph 7.5-8.0(碱性),氧分压略高(仍以厌氧为主),蠕动频率低(3-5次/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