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
在山顶的一个巨大洞穴中,五彩石散发着绚丽的光芒。然而,这些五彩石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守护着,每当有人靠近,便会有强大的能量冲击。女娲施展神通,与守护力量展开对抗。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女娲终于破除了守护力量,成功取得了五彩石。
但此时,女娲也消耗了大量的神力,身体十分虚弱。青禾看着疲惫的女娲,心中满是心疼,她小心翼翼地守护在女娲身边,照顾她恢复体力。
神火炼石
女娲恢复体力后,决定在山顶架起神火,熔炼五彩石。她运用神力,召唤出三昧真火,火焰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天空。女娲将五彩石放入火中,五彩石在火焰中不断翻滚,渐渐融化。
然而,熔炼五彩石并非易事。火焰的温度极高,对女娲的神力是巨大的考验。随着熔炼的进行,女娲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但她咬紧牙关,坚持着。青禾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为女娲祈祷。
就在五彩石即将熔炼成浆时,突然一阵狂风袭来,试图吹灭火堆。女娲拼尽全力,用身体护住火焰。青禾见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与女娲一起对抗狂风。在她们的努力下,狂风终于被击退,五彩石也成功熔炼成了五彩石浆。
补天壮举
女娲托起五彩石浆,飞向天空。她来到天穹的裂缝处,将石浆一点一点地涂抹在裂缝上。每涂抹一处,裂缝便开始愈合。然而,裂缝实在太大,女娲的神力渐渐不支。
青禾在地面上看着女娲艰难地补天,心急如焚。她突然想起,传说中人们的信念和力量可以增强神灵的能力。于是,她开始大声呼喊,号召周围的幸存者们一起为女娲祈祷。人们纷纷响应,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女娲感受到了这股力量,她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她咬紧牙关,拼尽最后的神力,将最后一处裂缝补好。天空终于恢复了完整,洪水也渐渐退去。
女娲完成补天壮举后,力竭而逝。她的身体化作了云台山的山峦,她的五彩霞衣化作了山间绚丽的云霞,她的慈悲和无私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将这座山命名为女娲山,世世代代传颂着她的功绩。
五行山志:天地玄黄录
五行初现
太古时期,混沌初开,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在云台山这片土地上,五行之气自天地交合处奔涌而出。西方岩壁泛着金属般的冷冽光泽,如利剑直插云霄;东方密林郁郁葱葱,千年古树盘根错节;南方山涧溪水潺潺,终年流淌不息;北方偶有地火喷涌,炽热岩浆在黑暗中划出赤红色的轨迹;中央沃土厚实,孕育着无数生灵。先民们目睹此景,将这座蕴含天地五行之力的山脉命名为“五行山”。
商末周初,姜子牙奉命封神。他巡游天下时途经五行山,立刻被这里浓郁的五行之气吸引。彼时,五行山周边常有妖兽作乱,姜子牙决定在此设坛做法,以五行之力降妖除魔。他取东方神木为桩,南方火石为引,西方精金为刃,北方玄冰为鉴,中央厚土为基,布下五行困魔阵。当妖兽再次来袭,姜子牙手挥打神鞭,口中念念有词:“五行轮转,天地为凭,邪祟退散!”瞬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力化作五色光芒,将妖兽困于阵中,最终将其化为虚无。此事过后,五行山的威名在方圆百里传开,人们坚信这里是受到神灵庇佑的圣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五行秘境
春秋战国时期,五行山吸引了众多方士和修炼者。其中,一位名叫玄机子的道家高人在此隐居。他遍访五行山的各个角落,发现山中存在着五个神秘的洞穴,分别对应五行属性。
金洞位于西方山腰,洞内布满天然形成的水晶矿脉,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金色光芒,寒气逼人;木洞藏于东方密林深处,洞口藤蔓缠绕,洞内生机盎然,四季如春;水洞在南方山谷,洞口瀑布飞泻,洞内暗河纵横,水流声如环佩叮咚;火洞地处北方峭壁,洞口热浪扑面,洞内岩浆翻滚,红光冲天;土洞位于中央山丘之下,洞内土质温润,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玄机子在五个洞穴中分别闭关修炼,领悟五行之道。他在金洞中感受金属的锐利与坚韧,锤炼自身意志;于木洞体会生命的生生不息,参透自然奥秘;在水洞顺应水流的变化,领悟以柔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