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叶片上的冰晶如钻石般剔透,却带着淡淡的暖意。
雪国晶灵取来铜锅,以融化的雪水熬煮荆芥根,加入鹿奶与蜂蜜,制成“雪阳膏”。膏体呈琥珀色,散发着辛香与奶香,牧民们抹在干裂的唇上,顿时感到一股暖流直达肺腑,咳嗽立止。“此膏可驱寒暖中,最宜大雪时节涂抹。”荆芥草灵微笑道,“若内服,可与羊肉同炖,更是大补之方。”
第五回 雪夜燃灯照归程,芥火通明映九天
是夜,明月照彻草原,牧民们在荆芥田边燃起“阳火堆”,堆中焚烧着荆芥秸秆与马粪,青烟袅袅中,寒气竟化作屡屡祥云。雪国晶灵骑在雪阳鹿上,手持荆芥火把,带领牧民们唱起古老的雪国歌谣:“大雪纷纷兆丰年,荆芥焕阳暖人间,白鹿衔来春信至,草原千里尽欢颜。”歌声中,小白鹿踏雪而行,所过之处,荆芥新芽纷纷破土,在月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青儿与荆芥草灵坐在毡帐前,看火星溅入星空,听牧民们用蒙语讲述荆芥的传奇。荆芥草灵轻抚身边的荆芥苗,轻声道:“塞北的冬天虽长,但有荆芥在,就有希望。你看,它的根系已深入地脉,与寒泉融为一体,今后就算再大的风雪,也冻不坏了。”
青儿点头,取出花仙谷的“塞北笺”,将今日之事刻于笺上,系在雪阳鹿的角上。夜风拂过,笺纸发出沙沙轻响,与远处的驼铃声相和,竟成一曲塞上阳关。从此,每逢大雪,牧民们便会在呼伦贝尔湖畔举行“荆芥焕阳祭”,以新鲜的荆芥嫩叶饲喂白鹿,用荆芥膏涂抹帐幕,传说这样可使毡帐冬暖夏凉,百病不侵。
而那株受过太阳真火淬炼的荆芥,从此成了“塞北阳草”,叶片上的金斑在雪光中闪烁,宛如镶嵌着阳光碎片,牧民们称之为“雪中金阳”。每当大雪封河之时,人们便会采集它的茎叶,制成火把,点燃后可照亮方圆十里,连最凶猛的野狼也会绕道而行。正是:大雪封河寒威重,荆芥焕阳破鸿蒙,一曲高歌动天地,留得温暖满苍穹。欲知冬至时节又有何奇遇,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