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举例说明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疾病治疗方法

举例说明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疾病治疗方法

益气、活血通脉。

- 方药: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等)加减。重用黄芪(30-60g)补肺气、助行血,配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改善缺氧导致的气血瘀滞,缓解头晕、紫绀等症。

- 调护:减少剧烈活动,多食红枣、山药等补气食材,必要时配合吸氧(与中药协同改善缺氧状态)。

- 举例2:慢性高原病(久居者头晕、肢体麻木)

-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 方药: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合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等)。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补气血,桂枝温通经脉,针对长期缺氧导致的“气虚夹瘀、阳气不足”,兼顾补养与通瘀。

5. 西北干燥风沙地区(如新疆、甘肃):以“滋阴润燥”为重点

核心病因:燥邪为主(“燥胜则干”),易耗伤肺胃津液,或兼风邪侵袭(“风燥相兼”)。

治疗原则:滋养津液以润燥,兼顾祛风(若有风邪),避免使用温燥药物(如麻黄、附子)加重燥邪。

- 举例1: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皮肤脱屑)

- 治法:滋阴润燥、兼顾肺胃。

- 方药: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合玉女煎(石膏、知母、麦冬等)。增液汤滋阴生津(“增水行舟”),玉女煎清胃热、滋胃阴(针对西北饮食偏辛辣导致的“胃热伤津”),缓解口干、吞咽困难等症。

- 调护:避免过食辛辣(如羊肉、辣椒),多食梨、葡萄、银耳等滋润食物,室内使用加湿器。

- 举例2:风沙性皮炎(皮肤干燥瘙痒、遇风加重)

- 治法:祛风润燥、养血润肤。

- 方药:消风散(荆芥、防风、当归、生地等)加减。荆芥、防风祛风止痒,当归、生地养血润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针对风燥伤肤、血虚失养的病机,比单纯止痒更能修复肌肤。

综上,不同地域的治疗方法始终围绕“地域病因-人体反应”的关联:南方清湿热、北方散寒燥、沿海化湿浊、高原益气瘀、西北滋阴燥。这种“因地制宜”的思路,正是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在治疗中的具体体现——通过调和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治病求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