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咏西燕尚书令刁云》
台壁烽烟烬已凉,潞川降帜黯残阳。~d.u_o′x^i~a?o?s+h_u`o·.′c^o~m¨
尚书冠盖委荒草,犹有青编费短长。
公元394年,山西潞川(今山西黎城或长治附近),战云密布,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西燕的“二把手”、尚书令刁云同志,正盯着对面后燕黑压压的大军,手心汗津津的。五万西燕将士的身家性命,就悬在他即将做出的决定上——是拼个鱼死网破?还是举手投降?几个月前他还跟老板慕容永推杯换盏,畅想未来呢,转眼就要面对一个可能让自己脑袋搬家、全家遭殃的终极选择题。他捋了捋胡子,心里大概在疯狂吐槽:“这十六国的‘职场’,跳槽风险也太高了吧!简直比高空走钢丝还刺激!”
一、西燕慕容氏东归风雨
刁云在历史书里第一次正式亮相,就带着浓重的血腥味。时间拨回公元386年,西燕政权内部正上演着鲜卑慕容氏的“权力的游戏”特别季——灭国逃生版。那场面,比最狗血的宫斗剧还离谱。短短几个月,皇帝宝座烫得惊人:慕容冲、段随、慕容顗、慕容瑶,四位“ceo”接连在政变中领了盒饭。朝堂上的血迹还没擦干净,新的刀子又磨好了。÷ˉ幻-¢&想e?姬° ?a最·^新D°章?^节_更·?新D快$?
就在这档口,慕容顗在临晋(今陕西大荔)被宗室慕容韬给阴了。眼看又要乱成一锅粥,时任武卫将军的刁云,和他的好搭档慕容永,拍案而起(也可能是拍刀而起),带着人马就冲过去平叛了。叛军头子宿勤黎还想耍个威风,结果没两下就被斩于马下。慕容韬一看这架势,吓得魂飞魄散,连夜卷铺盖跑路,投奔另一股势力慕容恒去了。
这场火并,简直就是西燕内斗的标准模板。鲜卑慕容家这帮亲戚,杀起自家人来,那叫一个“六亲不认”,效率奇高。史书盖章认证:“东归途中,西燕统治集团内部发生连续不断的内讧,力量受到极大损失。”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还没被敌人打死,自己人先砍死了一大半。
二、西燕“创业公司”副总裁上任
就在这盘死棋局里,刁云同志下出了一步“妙手”。他和慕容永联手,拥立了慕容忠当新皇帝。这操作看着挺忠君爱国吧?别急,反转来了!没过多久,刁云和慕容永又带着大伙儿,把刚扶上位的慕容忠给“废黜并杀害”了(史书原话)。然后,他们就把慕容永推上了权力的巅峰,头衔长得能当裹脚布:“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雍秦梁凉四州牧、河东王”。/w?o!s!h!u·c*h_e?n~g,.·c!o*m¨作为这场“管理层收购”的核心操盘手,刁云自然拿到了丰厚的“股权激励”——荣升尚书令,正式成为西燕政权的“常务副皇帝”,二把手实权派。
如果把西燕比作一个在乱世中艰难求生的“创业公司”,那慕容永就是霸道总裁ceo,刁云呢?妥妥就是那个劳碌命、总在四处“救火”的苦逼coo(首席运营官)。
三、身死国灭
当隔壁实力雄厚的“行业巨头”、后燕帝国的老板慕容垂,把并购(吞并)的矛头对准西燕时,压力全压在了刁云肩上。他临危受命,亲率西燕几乎全部的家当——五万精兵,驻守在潞川这个太行山的关键隘口,筑起防线,准备死磕。《资治通鉴》明确写着:“永遣其尚书令刁云率众五万屯潞川”。
然而,战场形势在“老狐狸”慕容垂的谋略面前,瞬间变得比川剧变脸还快。公元394年五月,慕容垂玩了一手漂亮的“声东击西”。他假装把主力部队屯在邺城(河北临漳)吓唬人,暗地里却派精锐部队从天井关(太行陉要道)偷偷摸摸钻出来,直扑西燕的生命线——粮草基地台壁(今山西黎城西南)。慕容永一看老家要被偷,急眼了,赶紧下令让太行山守军(也就是刁云的主力)回援。这一调兵,正中慕容垂的“调虎离山”之计!
当后燕的铁骑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冲破台壁防线时,刁云和他的同事、车骑将军慕容钟,在军帐里面面相觑,估计脸都吓白了。史书用两个字精准描述了他们的状态:“震怖”!接着就是“帅众降燕”。这“震怖”二字,简直是小国将领面对超级霸主碾压式实力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绝望的最佳注脚。什么忠义气节,在绝对的力量和生存本能面前,都得往后稍稍。
然而,投降的代价,沉重到令人窒息。 慕容永在后方听到刁云等人投降的消息,瞬间暴怒(估计气得原地爆炸),干了一件极其残忍的事——把刁云等投降将领留在都城的妻子儿女,全部杀光!一边是曾经的君臣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