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四合院:靠收情绪暴富 > 第24章 迁入城里

第24章 迁入城里

就算再舍不得教训小儿子,也必须动真格的,否则没法向其他儿女交待。-x~i*a-o¨s?h_u·o?h¨u′n*.\c*o!m?

李家还未分家,粮食是全家共有财产,老七有何权利替外人做主?

纵使李有福再心疼小儿子,也只能装作发怒的样子:“你这败家玩意儿,老子**你个小兔崽子!”

当年北平围城期间,我军曾在小王庄驻扎,李家父子没少帮忙。

李有福不知从哪儿学会几句南腔北调的话,说是某位大将军教的,常挂在嘴边,以此炫耀自己为国效力,流过汗也流过血(干活时划破了手)。

见李有福连他引以为傲的方言都使了出来,村民们意识到他真的生气了,赶紧上前劝阻,总不能眼睁睁看他把小儿子打伤。

看着父亲大发雷霆,李卫国反而松了一口气。

外人或许不了解李有福,但作为最受宠的儿子,李卫国怎能不清楚老头子的性格?

别看他此刻嚣张得很,又喊又骂,一副真生气的模样,其实根本没那么回事,多半是在演戏。

李卫国深知李有福的脾性,李有福对自家小儿子也是了如指掌。

小儿子从小就很懂事,尤其14岁后,几乎没做过让人头疼的事。

即便有些变化,也不会这么快就彻底改变。

在这么多人面前,如此张扬地把自己塑造成败家子,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

事情反常必有隐情,这其中定有我不知道的秘密,或许小儿子有自己的打算。

既然他想装成败家子,我这个当爹的岂能不成全?

至于原因?

不急,先陪他演完这场戏,回家再问也不迟!

一番喧闹过后,李有福揪着李卫国的耳朵回了家。

自行车、两大筐棉花、几匹棉布,也被李家人带回屋内。

人群散去,围观的村民们陆续离开。

随着众人离去,一条轰动的消息在小王庄流传开来:

老李头引以为豪的小儿子,刚分到工作,就不知天高地厚,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败家子!

“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是阎老抠的人生信条,许多人奉为真理。

哪怕李老七挣再多钱,身为国家干部,吃的是商品粮,也经不起这样挥霍。

成筐成筐地买棉花,成匹成匹地买布,还得意地买辆自行车,就算金山银山也撑不住。

感受到村民一波波的情绪波动,此时李卫国正与家人召开“家庭会议”。

参会者不多,除了李卫国和李有福,还有李卫国的六个兄长。

至于李母杨翠花和六个嫂子?

抱歉,老李家规矩:女人不参与大事!

李母不仅没反对,还搬了小板凳,在院子守门,以防有人打扰。

“小七,说说吧,你这是玩的什么花样?”

李有福话音刚落,从老大到老六都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

原以为是批斗会,没想到根本不是那回事。^1,7?n′o·v~e?l+.\c^o/m,

难怪觉得老七这次回来判若两人,处处不对劲,原来是故意为之!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自己几个兄弟怎么就没想到?看来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事情重大,不能让太多人知晓,但也不能完全保密,否则容易引发误会。

反复权衡后,李卫国决心告知家人部分实情,以便他们有所准备。

他开门见山地说:“我得知一个消息,不久后,所有田地、农具、牲畜以及粮食都将归为公有。”此言一出,从李有福到李老六瞬间站起,满脸震惊。

“这消息可靠吗?”李有福急切询问。

“来源无需深究,消息至少有**成可信度。”李卫国答道。

李家六兄弟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小王庄曾是王地主的产业,如今村民们分得了田地,李家更是拥有近四十亩优质农田。

即便如此,他们的家庭成分仍为雇农。

听到可能失去田地的消息,李家气氛沉重,只有李卫国默默忍受着烟雾的**。

他希望家人冷静后再做讨论。

十余分钟后,李有福开口:“小七,你知道田地收归公有后的情况吗?”

李卫国的六个兄长全都睁大了眼,仿佛在等待命运的裁决。

李卫国略一思索,以最简洁、易懂又不易泄露过多秘密的方式说道:“往后怕是要一同劳作,一同分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