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相争至今,各有损失!”
“今魏国依旧强大,如两个弱小之国还要相斗,早晚两败俱伤。届时,魏国举国来犯,又如何能守?吴王孙权因大将军夺取南郡,联合魏国,愤而兴兵,实乃下策!岂不知与虎谋皮,必被其害之理?”
“大都督乃聪明之人,必然深知此理。曹丕虽明面与吴王联军,但其屯兵寿春和宛城,难道不是想趁机东进吗?”
“大都督有没有想过,一旦兵败,魏国东进,届时又当如何应对?大都督身为东吴重臣,理应为国家大计而谋,实不该谋此下策。如东吴亡国,大都督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届时,敢问大都督有何颜面面对江东父老?”
“还请大都督听我一句劝,引兵回去面见吴王,分析利弊,两家罢兵言和,共拒曹魏。如此,则两家可以共存。如一意孤行,必遭大祸!”
马良满脸真诚的对陆逊言道。
陆逊岂不知其中道理,只是身为臣子,当为主谋!
陆逊面无表情,平静道:“先生竟知此中道理,昔日何故还要协助糜武夺取南郡?如先生昔日能劝阻,哪有今日之险?昔日刘备计穷夏口,我主倾全国之力,为刘备挡住强敌,更将南郡借其屯兵,不想刘备毫无信义,拒不归还!我主无奈,只得以武取之。刘备夷陵战败后,我主不但不乘人之危,还主动言和。不想刘备出尔反尔,让糜武和先生暗取南郡,陷我主于绝地之间。敢问先生,刘备此等做法,可算明君?我主兴兵问罪,何错之有?”
马良回道:“大都督此言差矣!世人皆知,昔日孙刘联盟共破曹军,两家皆有出力。至于南郡之地,虽说是吴主所借,但我主以江夏之地,加桂阳和零陵之地换取所得。只是吴王仍不知足,让吕蒙白衣渡江,背刺盟友,致使我与关将军险些命丧。敢问大都督,吴王此举真合适吗?”
“先生,你我各为其主,此间对错,难以说清!”
“看样子大都督是不愿退兵?”
“主上有命,难以违抗,还望先生见谅!”
“既如此,希望大都督不要后悔吧!”
马良知道陆逊不会轻易退兵,也就不再浪费口舌,命令将士坚守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