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第一批山越人在好的政策吸引下,走出大山迁徙南郡。/鸿′特¢晓\说,网? ′首/发?
山越人能离开故土千里迁徙,一是孙权长期镇压下和孙权收取的高额赋税,让这群山越人日子过的极其艰苦。
想要摆脱这种被常年欺压的现状,就只有不断的反抗孙权政权。
二是糜武在南郡的政策,能改变他们现在穷苦的生活,还能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他们宁愿放弃故土也要迁徙到南郡定居。
三是时代的悲剧,古人常说故土难离,但也要看看什么环境下。三国常年累月的战乱,让生存都变成奢侈,就更没有人在意故土难离。
他们想的更多是如何活下去,那里能让他们活下去就去那生存。
糜武深知人口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后盾,为了吸引更多人迁徙,在对待第一批迁徙的山越人就更重视。
糜武不但亲自去迎接,给予的钱粮更多,这让山越人对糜武感激涕零。
糜武将迁徙来的山越人全部安顿在江陵以北县城,江陵以北从关羽开始,一首是和魏军的缓冲地界,两军交战往往都是这些地区首先受到波及。
因此,江陵以北出现严重的人口匮乏,城池也基本上都是空的。
就如当阳,麦城这些城池,长年累月没有人,只有战事会作为防御重镇。-d~i?n\g~x¨s,w?.·c_o′m`
江陵以北因为没有人口,田地百分之八十处于荒废,急需大量人口开荒屯田。
而且江陵以北地区也是防御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如果能发展起来,外敌再来入侵,百姓也会积极保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未来向北推进,也能在补给上得到大大的提升。
为了快速让首批山越人定居,所有的农耕用具全部优先分配,农作物种类也是优先给予。
对城镇的修复工作,房屋完善等也由官府全力配合,这些事情对糜武来说,己经驾轻就熟。
当年在越嶲郡的时候,一穷二白下,也能发展起来!
尤其是山越人吃苦耐劳,无论老幼齐齐上阵,恢复生产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糜武趁着现在没有战事,全力投入发展的时,出使吴国的邓芝到了。
糜武得知邓芝出使吴国,非常高兴。
熟知历史的他,对蜀国后期名士邓芝非常了解。
邓芝是名门望族,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之后。虽是开国名将之后,到了末期连皇亲国戚都难以生存,何况还是邓芝。?x-q^k-s¨w?.\c^o′m′
邓芝本是北方人士,因家道中落后流落到蜀地,一身才华难以施展,只做了郫县一个粮官。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见!
首到36岁,邓芝终于迎来他的伯乐刘备。刘备尚来慧眼识珠,入蜀平定郫县后,初次见邓芝就发现他是个人才。
后提拔他为郫县县令,而后升任尚书。
刘备死后,邓芝为蜀国大计,主动向诸葛亮提出和孙权修复盟约。
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孙权烹杀魏使,彻底和曹丕断绝关系,与蜀汉结盟。
孙权对邓芝才华非常赏识,后有意留其在吴地效力,邓芝感恩刘备知遇之恩,毅然决然拒绝!
糜武亲自带着赵云和马良出迎邓芝!
隔着老远,邓芝就下马,这是对糜武的尊重!
邓芝快步来到糜武面前,恭恭敬敬一拜:“拜见大将军!”
糜武赶忙上前将其扶起,笑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也!”
糜武这话并非客气,还真是这么想的。
每每能见到青史留名的历史人物,糜武都非常激动!
邓芝微微一笑:“久闻大将军礼贤下士,仁义无双,文武兼备,天下奇才!今日相见,名不虚传也!”
“先生谬赞!”
赵云言道:“伯苗啊,大将军得知你前来,早早地吩咐人准备宴席,就等你了。”
马良摸着胡须一笑:“不但如此,大将军这一路来,尽说先生的好。”
邓芝闻言,受宠若惊,当即一拜:“承蒙大将军如此抬爱,不胜感激!”
糜武拉住邓芝的手腕,笑道:“先生无需客气,你我皆为陛下之臣,理所应当!”
“大将军……。”邓芝不由双眼微微泛红。
糜武身为大将军,地位远高于他。能对他如此,就问谁不感动?
糜武毫无架子,拉着邓芝一同进入江陵城。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