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 第159章 背刺

第159章 背刺

迫。

不同于川黔,湖广境内土司小而散实力弱。比如施州卫,辖民小20万的容美就算施州卫最大的土司了,小的如沐抚仅万余之众。施州卫土官温顺驯服还乐于报效祖国,奈何五省总督朱燮元就爱杀熟坑友,强力推行‘施州治安净化’非要除之而后快。现天赐良机,借瘟病把施、夔二州的土司都干掉,不费朝廷分文顺利实现改土归流。在此指导思想下才有了严密封锁,。等土民死了个七七八八,再移民汉人派出流官,此即所谓‘留地不留人’。

!这个时候,祸害胡灯的那批东林党已经被魏忠贤收拾得差不多了,阉党认为被东林党迫害的人顺理成章为我党党徒,你胡灯就是不错的人选。胡灯不喜欢魏忠贤,但他喜欢当官。

自己还能工作,还能为老板发挥余热,还能为大明百姓挣福祉谋利益。

夔州同知先发感慨,“下官窃以为总督大人出手过于毒辣,置你我于此死地倒也罢了,身为朝廷命官本该为圣上分忧。只可怜那枚镇子容美,听说快死绝了。”

“非为毒辣乃是决绝也。我以为改土归流当为国策!”

为什么要花时间花钱去旅游,看看视频翻翻图片不也一样么。不一样,不是一回事!

往小了讲,所谓五劳七伤。待在家里不走动人就没有灵气了,乃久卧伤气、久坐伤脉。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补气血。哪里有气血可补,大江大河之畔、高山峻岭之巅。为什么道家就愿意去山峰上修炼,因为那里灵气最盛!

往大了说,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身临其境才能知其详!

来到施州卫的胡灯目睹了土司制度的封闭落后,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作为体制内既得利益者的幸福感,他当然一力维护该制度的先进性。种花家之所以一次次倒下能爬起来再塑辉煌,且长盛不衰,在胡灯看来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一个:制度创新。具体来讲就是史无前例的、极端公平的科举制度!科举有力打击了阶级固化,普通人因此有了上升通道,草民因此能鲤鱼跃龙门。所以,等同于魏晋朝门阀士族的土司,遏制人才腐朽透顶的羁縻制,早就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朝代可以更替,皇帝可以改姓,你土官凭什么数百年世袭罔替,国亡家不败。种花家早就没有世家贵族了!你土官头上长角,身在中华却一国两制。

得改!胡灯坚决拥护改土归流。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更何况你若眼珠子没瞎就能看到施州各司土家百姓都要成‘梁山众’了,趁着尚未众口一词万人同心,改土归流之策当从速从急。

“此总督五省朱燮元大人亲笔密令,鹤峰兄请阅。”

胡灯急忙展开密令细细阅读,鼻尖上不由渗出细珠来。密令告夔州同知:贬官胡灯若肯为朝廷出力,可保奏起复。

“梁山待我不薄,拆他们台脚,不仁不义啊。”

“此言差矣!令祖汝贞公录平倭功勋,隆庆六年得以昭雪。梁山终是草寇,鹤峰兄忠良之后,岂能与之为伍,岂能玷污胡氏清白。”

攀到祖宗就捅到软肋。胡灯咬牙道:“桑植、唐崖土官游说各土司归并梁山,一众土官尚自犹豫,我可阻其同盟。”

同知既急又轻击案称赞,灿烂地低笑道:“此亦吾所图。柴子进对我防范甚严,诸多机密事你知我不知。此事拜托胡大人,务求成功。”

同知的一个‘胡大人’差点让胡灯感动落泪。白须魔沉思片刻,咬牙道:“粮草断,民心乱。”

可怜潇洒好心养了头白眼狼,‘梁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朝廷心’,对朱老板忠心耿耿的胡灯一咬牙一跺脚,将李尚用无数金银买通的往梁山走私粮食油盐的底细耳语给同知知道。

成都是大城市,与夔州之间还隔了个重庆。更得益于朝廷果断封了夔州、施州,瘟疫之妖风刮不到这天府之国来,官民该吃吃该玩玩,一派热闹繁荣景象。在这繁杂城市里却有个闹中取静之地,便是这净众寺素斋房。

小沙弥将托盘中斋饭在餐案上摞放齐整,低首合什道:“二位施主慢用。”轻脚步出斋房,拉门环将房门闭紧。

不愧是大都市里的大庙,一个干粗活的都那么地和风细雨。李尚心中生出寻思来,将来退休了,定要来成都养老。

他抬抬眼,八字胡离席将房门拉开小半边,往外张望一番确定无人探听后将门关紧上闩。

李尚宴请有着15年历史的走私集团头目,给这位向梁山源源不断输入物资的有功之臣发放红包。刀口舔血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