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 第225章 讴歌之盟

第225章 讴歌之盟

有坊间叙说中厉害无比,故此不敢给我细细验来。”

那边看热闹的叶尔羌兵听了忍不住说道:“书生狗屁不懂,梁山步枪比我汗国西边的奥斯曼国遂发枪厉害百倍。”

咦!这家伙能听会说?李又熙问:“哎,叶尔羌的,你会说汉话。”

回纥人会说汉话的多了,他们中很有一部分人有汉人血统。三百年前,日本、琉球、吐蕃、西域地区的人仰慕宋朝先进发达宋人文明进化,盛行向汉人接种借以改善本民族基因。根据南宋人笔记《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其居秦川时,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辛酉岁,金国肆眚,皆许西归,多留不反。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回鹘人中有很多汉人子孙,具体原因是女人在嫁给本族男人前要和汉人生子,越多越好,以此为荣。而这名叶尔羌兵原居吐鲁番,本属哈密卫辖区,祖上为明朝臣民。维汉混血,身体里有八分之一汉族血统。奶奶的,混血就是漂亮。小伙身材挺拔,脸部轮廓凹凸鲜明,最主要的,身上没有原装叶尔羌人浓烈难闻的体味。李又熙承认,当这张脸出现在自己枪口下时很难硬起心肠坚决将其捣毁。

他与这个混血倒是挺有共同语言的,李又熙本不姓李,姓黄,家住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祖先黄洛坚决抵制朱棣篡位于建文四年移居朝鲜,为躲避朱棣搜查建文帝党羽而改的姓。前些年万历皇帝给建文帝一党平反,李家再不用隐瞒身世,李又熙几个侄子逢人便道自家拥有高贵汉人血统。

“我叫做李又熙。叶尔羌的,你姓甚名谁?”

“我的名字三天三夜也叙述不尽,叫我热孜克好了。”

互道姓名便是认识了,热孜克伸手过来讨烟抽。他年纪不大涉世未深,讲的是掏心窝子的实话:“梁山香烟带回汗国能值幼齿健马一匹。”

“抽吧抽吧,不要你的马也不要你英吉沙小刀。”

这是古今战争史上难得一见的怪现象,对垒两军如和睦相处的邻舍隔壁,你借我酱油我帮你收衣服,难怪成都的乡绅老爷们无比痛恨。

已停火数日,再不谈判可就对不起这份默契了,再不谈判黄鱼投胎而健忘的叶尔羌军可就要完全不记得身上的创痛了。奢大帅抓紧时机决定请潘司令喝顿酒,他很清楚梁山军驻守成都的目的:保护平民和梁山产业。自己手里有张王牌:80万成都民众性命,不怕梁山不就范!

潘嘉园在马背上目睹过两军联欢的一幕,愈发感到司令员和参谋长高瞻远瞩。如敌15万联军全面进攻,三千梁山军自保有余却无论如何做不到保证不死一个百姓。所以这顿饭局必须得吃,听听奢崇明会开出什么条件。

双方皆有意会面吃饭,饭局却是难产。

潘是客,奢崇明把饭局安排在奢军大元帅府(原成都府衙)。

潘:东来顺的酒菜好吃,要吃饭请来东来顺。你请客,我买单。

奢:客随主便,地点定下了不好随意更改。吃顿饭花不了几个钱,我永宁请得起。

俩人就饭局地点争来争去争了6天。俗语有云:端起碗来吃饭,放下架子做人。谈判讲究占先机,谁先让步,谈判过程中必处于不利地位。

奢崇明理由充分:老子好歹是大梁国国王。

潘嘉园:非法组织,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

奢:那老子是明廷正式任命的永宁宣慰使,从三品。比你家柴子进宣抚使官大。数你梁山军牛逼,老子请你吃饭算礼贤下士。

潘:当今朝廷户部右侍郎还给我端过茶送过饭,见过的大官多了。你要摆谱我便不来。

文盲加流氓,天下第一党。潘嘉园耍流氓,奢崇明这个大官对他无计可施。而此时的成都城,两军各控制一半城区隔街对峙,这条街道是缓冲区,着名的讴歌大饭店就坐落于该大街上。把饭局定在讴歌既上档次又能保两边面子。奢潘二人欣然应允。谁请的谁,这个问题已经模糊了。

潘嘉园费老鼻子劲把讴歌掌柜子和大厨从难民中清理出来,讴歌为国营官办,成都知府早在城破时战死,所以掌柜子只得自掏腰包置办酒宴,没敢问两个大兵要钱。兵荒马乱的材料不好弄,掌柜子使出浑身解数搞出四冷盆十热菜还有果品点心若干。奢潘俩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边吃边谈,掌柜子战战兢兢躲在楼梯口时刻候命,正腰酸背疼时只听潘大旅长在喊,“掌柜,上笔墨纸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