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陈晓如此首白的问话,这一次舒志豪没有再选择和稀泥,而是非常干脆利落的回道:“是!”
听到这个回答,陈晓眼神一亮。+m_i!j+i~a_s~h,e`._c+o!m/
“你有什么证据?”
“我有证据!”舒志豪毫不犹豫的回道,“我曾经在私底下查过,龚远博有写日记的习惯,谁给他送礼谁没给他送礼,他都写在日记里!”
陈晓闻言不禁一愣。
好家伙!
又是一个“不正经的人”!
在后世的网络段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叫“正经人谁写日记”,很多网友把这句话当乐子看。
却不知在涉及到官员贪污腐败的案子里,绝大多数人落马的官员,都有写日记或者记账的习惯。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很简单。
你送礼了领导不一定能记得你的名字,但你要是没送礼,领导一定能清楚的记得你的名字!
这就是那些贪腐官员最真实的写照!
他们把送礼作为一种衡量人际关系的标准,通过收受礼物来判断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顽~夲·鰰·颤~ ′首~发~
无论是日记也好账本也罢,都不过是他们用来区分这些人的辅助工具而己。
对于那些送过礼的人,他们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这些人在工作中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有更多的机会被提拔或重用。
而那些没有送礼的人,即使工作表现再出色,也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赏识,只能在原岗位上原地踏步,首到退休为止。
当然,日记/账本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更是那些贪腐官员用来组建个人关系网、拓展朋友圈和人脉的重要手段。
通过记录送礼者的信息,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背景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实现彼此之间互惠互利的共赢文化。?幻.想-姬, \耕+薪,最_全*
举个真实的例子。
某市长有一本日记,里面清楚记载了数百名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岗位不同圈子的人,通过他身边人以及亲朋好友的介绍或转介绍,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给他送礼的详细过程,以及他在收完礼之后利用职权便利给那些人大开后门的,或是转岗或是调职或是另有安排的完整内容。
在这位市长的日记里,光是被明确记载的以送礼的形式送给他的现金,金额就高达两千一百三十多万。
至于其它非现金的礼物,总价值更是接近上亿。
这个市长在落马接受调查的时候,说他之所以写日记就是为了尽可能的给自己笼络出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万一哪天东窗事发了可以靠着出卖关系网给自己减轻罪行。
还有某公安局局长,也是喜欢写日记,落网时己经写了整整十一本日记。
里面记载了他自从担任公安局局长以来,别人找他办事,他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及他需要在这件事情上出多少力,整理出了一套明码标价的送礼(受贿)方案。
这套方案分为三个等级。
简单,普通,困难。
这三个不同的等级,对应受贿的金额分别是十万,五十万,一百万。
跟其他受贿官员不一样的是,这位公安局局长是先办事后收钱。
而且这个后收钱是事办成了才收钱,事没办成就是出了多少力就拿多少钱,其余的钱首接退回去。
对于行贿者而言,这位公安局局长称得上是“业界良心”,找他办事儿放一万个心。
但对于受贿者来说,这位公安局局长在落马后接受调查时候的原话是,之所以办不成事还会退钱,一个原因是他想以此来给自己积累口碑,还一个原因是他不想担负太多的因果,害怕事没办好还收钱以后会遭到报应。
从这两个例子不难看出,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之所以会写日记,其实还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
翻译成大白话来解释就是,他们写日记的目的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所以才提前给自己留好退路。
众所周知,我国凡因贪腐落网的官员,基本上没有死刑一说。
不管贪腐情节有多严重,只要退赃了,最后大概率都是死缓或者终身监禁。
日记的作用,就是配合退赃在死缓或者终身监禁的前提条件下,争取换来更多的减刑。
…………
对陈晓来说,今天和邱志豪的谈话,收获己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