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道长开口便是玄机,一句“万物虚实相生”,便知本事不低。′k!a-n!s`h′u^c_h¢i,./c+o\m¢
我赶忙回头拱手,这位道长也回了礼,然后我开口问道:“请问,您就是黄道长吗?”
他笑着点头:“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姓黄?”
我老老实实回答:“来的路上,听出租司机说的。”
他哈哈笑了起来:“看来我还挺出名,连出租司机都知道啦。”
这位道长随性洒脱,倒是很让人舒服。
我也笑道:“那是肯定的,这西周高楼林立,工地轰鸣,黄道长能在此处坚守一方净土,可敬可佩。”
黄道长捻须微笑,随后叹道:“这是分内事,没什么可敬佩的,何况青华宫的百亩土地,如今只剩下一亩,仅能勉强容身,倒是愧对祖师爷了。”
我笑道:“正所谓庙小神通大,山高日月明,祖师爷要的是后辈弟子一颗虔诚奉道的心,这其实就己足够了。”
黄道长看了看我,问道:“小友谈吐不凡,看你刚才在救苦殿念诵宝诰,又观你形貌,应该也是我道门弟子?”
我拱手道:“是的,我先前在庙里住过一年,随师入道,算是一个小道童。/1′1.k′a?n¨s,h!u¨.*c¨o′m~”
黄道长点点头:“入道一年,确实是一名道童,不知你是哪家哪派,道名是什么?”
我回答道:“我师父是全真龙门派的,但他老人家没给我道名,说是让我先上大学,毕业了再说。”
旁边王健抢着说道:“我们俩是同学,都是大学生,他是我们学校最拉风的,别看岁数小,本事可挺大,他还有神霄派的传承,会雷法的……”
我赶紧给他使了个眼色:“你别瞎说,我这点本事在黄道长面前可不敢吹牛。”
黄道长又笑了起来:“其实我也没啥本事,所以被我师父派到这里来了,除了修庙和念经之外,说不定我还真的不如你呢。”
这当然是自谦的说法,当下我也跟他客气了几句,然后他便招呼我们进屋,为我们沏上一壶茶。
见黄道长如此热情,王健是个机灵的,主动问道:“请问道长,我想在咱们这点一盏祈福灯,祈求平安健康,消灾避祸,就……先点上一个月吧。”
他这倒是大手笔,一开口就要点一个月的祈福灯。
但我心里清楚,他这是借着点灯拉近关系,因为我们又不认识,平白来跟人家交流,问东问西的,总不能让人白忙。·优,品,小`说?徃· +哽·新_醉/全¨
所以先消费一笔,这样起码就有了一个香火情,后面也容易沟通。
我暗中点头,这小子在人情世故上比我聪明,而且最主要的是,他比我有钱……
包括来的时候,坐出租车的钱,也是他出的。
黄道长笑呵呵的给他点了祈福灯,又上了香,王健家里条件应该是挺不错,首接就拿出五百块,说余出来的就捐给庙里了。
这一下子,我们聊天的气氛就更融洽了。
但我也没首接问老杨的事,而是先从樊梨花元帅成道这个事展开,向他求教了一番。
因为众所周知,樊梨花就是小说人物,《薛丁山征西》里面的,小时候我还听过单田芳老爷子的评书。
对此,黄道长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先给我们讲起了樊梨花在此处成道的故事。
他说, 在民间传说中,樊梨花本为天界仙人,师从骊山老母,学得诸般神通,又赐其法宝,派她下凡保护大唐江山。
樊梨花才貌出众,武艺超群,保境安民,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不愿为官受封,决意入太乙祖庭,也就是青华宫归隐修道。
据传,大唐开元十九年八月十八日,樊梨花在青华宫得太乙救苦天尊度化成仙,圣号为“正宵圣母天娥至妙元君”。
历经千载光阴,时至今日,樊梨花元帅的传说仍在民间流传,这青华宫也就成为了樊梨花的成道处。
在全国范围来说,供奉樊梨花的庙宇并不多,因为严格来说,她并不在正统的道教神仙体系之内,而是民间信仰神灵的一种体现。
但无论是道教神仙,还是民间神灵,首先都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尤其民间传说里的神灵,那一定是保家卫国、护境安民的英雄人物。
简单来说,老百姓认同的神仙,那就是神仙。
哪怕是古代小说里创作出来的人物,那也意味着这个人物代表了一定的精神力量,是为老百姓所喜爱的。
正所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