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强势的发言,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以及社会舆论的积极宣传,工友公司在l市劳工市场迅速脱颖而出。
一时间,整个劳工市场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特别的存在。
那些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工人的雇主,只得纷纷使用app寻求帮助。
而新来的打工者,听闻工友公司的优厚待遇后,也会毫不犹豫地直接前往。
毕竟,在这里,他们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再也不用像站街女一般,低声下气地推销自己。
这种稳定与尊严,正是小北能够完成这项义举的关键所在。
工友公司如同一颗在商业天空中骤然升起的璀璨新星,其取得的斐然成功,让吴氏集团的众多人不禁将目光再次聚焦到吴中天那份曾经被束之高阁的企划案上。
,!
公司内部的许多高层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工友公司如今的经营模式,与吴中天当初所构思的企划案简直如出一辙。
遥想当初,吴氏企业本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先机,若能按照吴中天的方案推进,这本该是一场名利双收的宏大工程。
然而,却被吴天召凭借着一己之权,一票否决。
就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如同煮熟的鸭子,就这么白白拱手让人。
这一系列变故,让吴天召和吴中宇在家族中的一些嫡系亲信,都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变天”的前兆,仿佛一场风暴正悄然在家族的天空中酝酿。
而小北,自始至终都未曾将心思过多地放在公司盈利之上。
在他看来,公司只要能够赚够相关人员的工资,维持正常运转便足矣,顺便盈利一些钱够四个人分红的即可。
为了确保公司财务的透明度,他特意要求吴中天的秘书,每个月都要把详细的收入和支出明细表,张贴到大门口显眼的公告栏上。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公司的每一笔账目,让一切都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实际上,他们目前赚的主要就是房租收入和广告费。
直到此刻,吴中天方才深刻领略到小北的厉害之处。
回想起当初,小北接手那块几乎废掉的小区时,吴中天还以为他疯了,心想着这块烫手山芋肯定得砸在他手里。
可如今再看,小区内已然有接近两千多人入住,而且还有更多的人也对这里心生向往,想要搬进来,却都被小北果断谢绝了。
因为小北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这里只为低收入人群开放的决心,始终未曾动摇。
小区内的房间大小不一,房间大的稍贵一点,房间小的便宜一些,但平均每个房间租金维持在一千元,,比他们之前的房租便宜三分之一。
就目前这五百租户来算,每一户至少有三个房间,每个月的房租收入就是一百五十万,除去一些维修费用和人工费用,还有最最贵的房产税,每个月可以结余八十余万,一年下来,那可就是近千万。
倘若小区全部住满,按照这个租金水平,大概五年的时间,就能够把前期投入的所有资金全部回收回来。
如此清晰可观的收益前景,着实令人惊叹。
吴中天对小北的佩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他心里明白,小北本可以在农民工身上抽取一些额外的红利,这样一来,公司的收入必然会大幅增加。
然而,小北并没有这么做。
不仅如此,吴中天的装修材料公司在小北的影响下,为客户提供各种价格低廉的原料,秉持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营。
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却也不可避免地惹来了不少人的非议。
许多装修公司,由于招不到廉价的工人,或者接不到活儿,纷纷集中起来,以恶意竞争为由,气势汹汹地将工友公司告上了法庭。
然而,他们所提出的“恶意竞争”这个理由,在工友公司所从事的是政府承认的半公益性工程,再加上财务公开透明的事实,“恶意竞争”这个理由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最终这场闹剧不仅未能给工友公司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反而成为了工友公司声名远扬、更进一步的垫脚石。
经过此事,工友公司的声誉愈发高涨,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
即便如今工友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小北依旧没有离开那间小小的茶餐厅。
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不过是这一系列事件的推动者罢了。
他有着自己的骄傲与原则,不会接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