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阙宋 > 第185章 朱家暗账

第185章 朱家暗账

“大观二年六月初三:

福字灯笼船入港,夜,二更。·完?本-神¢站! ¢追_最!新^章¨节·

卸白货(青盐):三百九十担,归入库甲字二号仓。

瘦马:三名。

品相:乙等两名,蜀女,姿容上佳,丙等一名,稍显逊色。

转卖:乙等两名售于环采阁,价:铜钱四百贯。

丙等售于北里醉月轩,价:铜钱九十贯。

硬货,成品腰刀、枪头:共计四十五箱,皆是利器。

交接之人:于虎。

收货方乃匿名客商,手持“黑鱼”符信,于城外十里铺完成交割。

所得财物,计有金五百六十两,铜钱八百贯。

此外,还需打点水门守卒与漕丁头目,共计耗费铜钱一百贯。”

李孝寿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这些冰冷的数字和名称,心脏却在狂跳。

这可是走私、贩私盐、拐卖人口、私运军械的重罪铁证!

而且,这交易如此频繁、规模如此巨大、环节如此周密,令人触目惊心!

他手指因用力而发白,继续向前翻动账页,时间随之倒流:

大观二年五月十七的条目静静躺在泛黄纸页,字句陈旧纸面上无声铺展……

末尾处,于虎二字似烙铁印痕,清晰而刺目。+看′书¢君* ¨最.新¨章?节*更\新`快.

再往后前翻至五月初三,账目记载着:“……瘦马五名……内有一甲等,色艺双绝,隐约带辽地风音?”

“售予某隐秘权贵别院(匿名),价黄金二十两……”

字里行间,似有暗流涌动,而末尾“于虎”之名,如影随形。

“大观二年正月十七: …硬货,弩机部件三十箱……交接异常(疑有盯梢),于虎处置得力,加赏铜钱百贯… 于虎……”

一页页翻过,时间在账册间流转,墨迹由新到旧,从清晰到略显微黄。

但一个名字如同附骨之蛆,牢牢钉在几乎每一次重大交接的记录末尾——于虎!

大观元年年三月十七,于虎经手!

……

崇宁五年三月初七,于虎经手!

……

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之高,贯穿了账册所记录的所有月份。

每一次涉及巨额金银,尤其是黄金的交易!

每一次兵器的暗中交接。

每一次与隐秘买家的勾连,都离不开于虎经手四字!

而这些买家,要么是匿名客商、要么就是权贵别院。

李孝寿的指尖重重地点在于虎二字上,几乎要将纸页戳穿。·l_o*v*e!y+u,e~d?u,.,o·r′g¢

这位名为于虎之人,竟是这罪恶交易网络中的核心枢纽。

掌管着最肮脏、最核心的货物流转,将罪恶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

此刻,账册上精确到担、箱、名、贯、两的数字,在李孝寿眼中,不再是冰冷的记录。

而是朱家累累罪行的铁证,是他深陷朱家的有力证据。

在层层叠叠的账册最底下,压着一本薄册,封皮之上,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暗红‘朱’字。

李孝寿的指尖因愤怒而变得冰凉。

他双手颤抖着,将那本揭示走私黑幕的账册重重合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本压在最底层、封皮上仅有一个暗红‘朱’字的薄册上。

这册子虽薄,却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

他屏息凝神,双手似捧着千钧重物,缓缓掀开那本薄册。

册内不见冰冷数字如流水般罗列,亦无血腥处置记录令人胆寒。

唯有一行行工整至极、甚至透着几分谄媚恭敬之态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份份令人窒息的人名录!

这绝非寻常贿赂账簿,而是一张直通大宋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供奉秘图”!

其记录方式,依旧是令人心惊肉跳的倒叙之法。

最新一笔记录,墨色尚润,如新绘之画,赫然直指权力之巅:“大观二年六月十五,进奉之物,由御前内侍省梁都知亲自经手:苏杭新奇玩器十箱(估价:五万贯),江南春色贡缎两百匹(估价:两万贯),海外异香三匣(估价:五千贯)。”

“雅玩之物:廷圭墨十锭,澄心堂纸百幅,龙尾砚一方(估价:一万贯)。”

“供奉总计:八万五千贯。”

旁侧还有小注:“此乃本年第三次进奉,累计御前进奉之资已逾四十五万贯。”

李孝寿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巨石击中!

那御前二字,如炽热烙铁,狠狠烫在他心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