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人间千盏灯:风月无边的古老回声 > 第1章 大唐九鼎鸣鸾录

第1章 大唐九鼎鸣鸾录

新罗国进献玄鹤琴,愿为陛下祝寿。"说罢,他轻抚琴弦,琴音如鹤唳般清越,竟然引得天空中盘旋的仙鹤纷纷落下。

李素注意到,琴身内部藏有机关,似乎可以拆卸重组。他不禁想到,若九鼎真如传说中那样具有通天之力,那么各国使团带来的奇珍异宝是否都与九鼎有着某种联系?

突厥使团献上的九鼎被安置在鸿胪寺偏殿,李素亲自前去查验。当他靠近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鼎身纹路似乎在移动重组。他揉了揉眼睛,再看时,鼎耳处竟浮现出细小的粟特文字。

,!

"有趣。"李素低声道。他记得伊赫桑商队马车上的玉匣上也有类似文字。难道这些使团之间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夜幕降临,李素悄然潜入鸿胪寺后院。月光下,他看到突厥侍卫正在九鼎周围巡逻,而吐蕃密使则躲在暗处观察。就在此时,一阵风吹过,九鼎之一突然发出嗡鸣,震落了鼎身上的尘土,露出内部暗格。

李素小心翼翼地打开暗格,里面是一卷薄如蝉翼的丝帛。借着月光,他看清了上面的文字——那是失传已久的夏篆,记载着一段被历史遗忘的故事:大禹铸九鼎,象征九州,鼎内藏有河图洛书,能预知天下大势。~e~z?k/s,w·.?n~e^t*然而,真正的九鼎并非九尊,而是十八尊,分为阴阳两套,合二为一方可显现天机。

"原来如此。"李素恍然大悟,难怪突厥使团只献上九鼎,而其他各国使团带来的宝物似乎都与某种神秘力量有关。

正当他准备进一步研究时,突厥侍卫的脚步声逼近。李素迅速将丝帛藏入袖中,装作在赏月。侍卫首领走近时,突然用突厥语问道:"李大人可见过我们的九鼎?"

李素故作惊讶:"突厥使团献上的九鼎不是已经安置在此了吗?"

侍卫首领冷笑:"那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九鼎藏在长安城某处,只有集齐九件异宝才能找到。"说罢,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素一眼,转身离去。

李素明白,自己已被卷入一场关乎大唐国运的谜局。他需要借助各国的智慧,解开九鼎之谜。

次日,李素邀请各国使节前往曲江池畔的乐游原一聚。这里风景如画,是长安文人雅士常去之地。当众人到齐后,李素宣布:"诸位使节远道而来,贡献珍宝,为我大唐增光。今日特设宴席,共赏长安春色。"

酒过三巡,李素起身道:"今日我还有一事相求。听闻各位使节都带来了本国至宝,不知可否一观?"

各国使节面面相觑,随后纷纷点头。伊赫桑首先取出那架青铜天平,展示其精妙构造;金敏智则打开木箱,取出玄鹤琴,弹奏一曲《清平乐》;阿史那搬出星盘,演示星辰运行之理;吐蕃使臣则展示了一卷五彩丝绸,上面绣着雪山神女的传说。

李素仔细观察每件宝物,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能在特定条件下映照出某种图案或文字。当他将九件宝物按照一定顺序摆放时,竟在阳光下投射出一幅完整的星图,指向长安城西北方向。

"诸位可知,这星图所示之处是何处?"李素问道。

众人摇头。李素解释道:"那是太宗皇帝为纪念文德皇后而建的昭陵,传说陵中藏有开启天地之秘的钥匙。"

夜幕降临,李素安排众人入住附近驿馆。深夜,他悄然离开住处,按照星图指引来到昭陵。月光下的陵墓庄严肃穆,李素绕到陵后,发现一处隐秘的山洞。

洞内漆黑一片,李素点燃火把,小心前行。在山洞深处,他发现了一个石室,中央摆放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九个玉匣,与鸿胪寺中的九鼎形制相似,但更加精致。

"终于找到了。"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李素转身,看到突厥左贤王站在洞口。

"左贤王阁下,你为何在此?"

左贤王冷笑:"因为我知道真正的九鼎在此。二十年前,我的祖父随颉利可汗入长安,亲眼见过真正的九鼎。它们不是九尊,而是十八尊,分阴阳两套。"

李素恍然大悟:"难怪各国使团带来的宝物都与某种神秘力量有关,你们都在寻找九鼎的另一半!"

"不错。"左贤王点头,"我祖父带回的半套九鼎被突厥可汗视为至宝,代代相传。如今大唐盛世,是时候让九鼎重聚,预言天下大势了。"

就在此时,其他国家的使节也陆续赶到。伊赫桑、金敏智、阿史那等人站在洞口,目光复杂地看着李素和左贤王。

"各位使节都来了。"李素叹道,"看来这不仅是突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