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男子走了进来。他身着官服,面容严肃,却透着一股正气。
"王衍?"青萍心中一惊。
男子环顾四周,自言自语道:"九曜玉两枚已得,其他七枚不知所踪。柳砚秋,你藏得够深啊..."
青萍屏住呼吸,不敢出声。男子似乎并未察觉她的存在,在室内四处查看后离开了。
等确定安全后,青萍继续探索地宫。在最后一个石室,她发现了一幅壁画,描绘了九座地宫的分布和相互联系。壁画中央是九颗星辰,围绕着一轮明月,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月...难道是指下一座地宫与月亮有关?"青萍思索着。
正想着,她听到地宫入口处传来动静。青萍警觉地躲在一旁,看到王衍带着几名官兵返回。
"大人,没有发现其他线索。"一名官兵禀报道。
王衍怒道:"继续搜!一定要找到那女子和剩下的玉坠!"
待他们离去,青萍松了口气,决定先离开地宫。然而,回程路上,她发现路口有官兵把守,显然是为了拦截她。
青萍焦急万分,进退两难。就在此时,她注意到山壁上有一个小洞,似乎是人工开凿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钻入洞中,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这是一个隐蔽的山洞,通向山后的密道。
,!
青萍毫不犹豫地钻入密道,发现它通往山脚下的一个村庄。村民们好奇地看着这位满身尘土的陌生女子,但见她举止文雅,便热情地招待了她。
在村中休息一晚后,青萍决定改变路线,绕道前往下一座地宫所在地——镇江。她向村民打听到,镇江境内有一座名为"月华山"的地方,山势险峻,人迹罕至,很可能是地宫所在。
经过几天的跋涉,青萍终于来到月华山脚下。这里山势陡峭,云雾缭绕,确实人迹罕至。她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打听到,月华山上有一座废弃的道观,很少有人敢去。
"姑娘要去月华山?"村中老人好心劝道,"那山上有妖邪,夜间常有怪声,无人敢靠近!"
青萍谢过老人,决定次日一早登山。夜幕降临,她在村中借宿,却辗转难眠。窗外月光如水,青萍忽然想起《璇玑天象篇》中记载的"月华如练,地宫自现"之语。
"难道月华山的地宫与月光有关?"青萍心中一动,决定当晚就上山探查。
趁着月色,青萍悄悄离开村庄,摸黑向月华山进发。山路崎岖,她不时跌倒,但想到父亲的安危和九曜地宫的秘密,她咬紧牙关,坚持前行。
凌晨时分,青萍终于到达月华山腰。她按照《璇玑天象篇》中的指引,找到一块平坦的石台。石台中央刻着"月华引路"四字,周围分布着与玉坠纹路相似的凹槽。
青萍取出仅剩的一枚九曜玉坠,轻轻放入中央凹槽。玉坠发出柔和的光芒,与月光交相辉映。慢慢地,石台开始下沉,露出一条幽深的通道。
青萍深吸一口气,点燃火把,步入通道。与之前的地宫不同,月华地宫内部潮湿阴冷,墙壁上长满了青苔。通道尽头是一间圆形石室,中央是一座石台,台上放着一个玉匣。
青萍小心翼翼地打开玉匣,里面是一卷丝帛和一枚玉简。丝帛上写着"月华藏真"四字,展开后是一幅详细的星图,标注了其余五座地宫的位置。
玉简上则记录着一段文字:"月华地宫,藏星河之秘;璇玑天权,引八方之径。集齐九曜,天地归一。"
青萍心中激动,这意味着她已经找到了四座地宫,拿到了四枚玉坠。只要继续寻找,就能集齐九枚,解开最后的秘密。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洞口传来脚步声。青萍警觉地熄灭火把,躲在石台后面。
洞口出现了一个身影,借着微弱的月光,青萍认出那是王衍!
"终于找到了。"王衍冷笑道,"柳砚秋的女儿,交出所有玉坠和典籍,我可饶你不死!"
青萍屏住呼吸,不敢出声。王衍走进石室,四处查看,最后将目光落在玉匣上。
"果然在这里。"他得意地拿起玉匣,打开后发现里面只有丝帛和玉简,脸色顿时变得阴沉,"其他玉坠和典籍呢?"
青萍知道无法隐瞒,站出身来:"王大人,你追杀我父女多年,到底是为了什么?"
王衍冷笑:"为了这个!九曜地宫的秘密!隋朝留下的宝藏和治国良策!只要得到它们,我就能掌握大权,甚至..."他眼中闪过一丝狂热,"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