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地看着云裳:"姑娘知道我父之事?"
云裳点点头:"我父亲是朝中官员,对此事略有耳闻。其实,公孙敬声一案另有隐情,幕后黑手是丞相府中的一位高官,他借巫蛊之名,清除异己。"
绣娘心中一震:"丞相府中的高官?"
云裳压低声音:"丞相府中的长史大人赵高,他与公孙贺有旧怨,借机陷害公孙敬声,进而打击丞相府中与他作对的人。你父亲曾参与修建丞相府,知道一些内情,因此被赵高视为眼中钉。"
绣娘恍然大悟,难怪父亲平白无故被诬陷,原来背后有如此复杂的权力斗争。她忧心忡忡:"那我们该怎么办?"
云裳沉思片刻:"我有一计,或许能救你父亲。明日是太后的寿辰,宫中将举行盛大庆典。我有一张请帖,可以带你入宫。在宫中,你可以将你父亲的冤情告知太后身边的亲信,或许能得到帮助。"
绣娘犹豫道:"入宫面见太后谈何容易?万一被发现,不但救不了父亲,连姑娘也会有危险。"
云裳微微一笑:"放心,我有办法。明日午时,我在宫门等你。记住,此事千万保密,不可告诉任何人。"
次日一早,绣娘收拾好药篓,准备进城。临行前,她将采来的四种草药仔细处理,按照扁鹊教的方法,熬制成一剂药汤。她希望这药能暂时缓解父亲的毒素,争取更多时间。
午时将至,绣娘来到宫门前,却不见云裳踪影。正当她焦急之际,一名宫女悄然靠近她:"你就是李绣娘?我家主人请你过去。"
绣娘跟着宫女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一处僻静的宫殿。殿内一位中年妇人正在品茶,见绣娘进来,微笑着招手:"过来吧,就是你救了云裳?"
,!
绣娘跪下叩首:"民女李绣娘,见过贵人。"
那妇人笑道:"免礼。我是太后身边的亲信,云裳是我的侄女。她告诉我你父亲的冤情,也说了你的勇气和孝心。太后素来仁慈,最见不得冤假错案。你若有冤情,不妨直说。"
绣娘鼓起勇气,将父亲的冤情和盘托出,从公孙敬声被诬陷巫蛊,到自己发现父亲中毒的经过,一一细说。
太后听完,脸色变得凝重:"竟有如此冤情!赵高此人,朕早有所闻,表面恭顺,内心狠辣,是个野心家。"她沉吟片刻,"不过,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举妄动。你且先回去,待朕查明真相,必会还你父亲清白。"
绣娘心中一喜,正欲叩谢,忽然感到一阵眩晕,昏倒在地。她隐约听见太后命人取来解药,又吩咐宫女好好照顾她。
醒来时,绣娘发现自己躺在一间舒适的房间里,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一名宫女端来一碗热汤:"姑娘喝下吧,这是太后命人熬制的补药。"
绣娘感激地接过汤碗,一饮而尽。汤药甘甜,让她精神大振。
"多谢太后恩典。"绣娘叩谢道。
太后微笑着走进房间:"你不必多礼。云裳已经将你的情况都告诉我了。你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聪明勇敢,实在难得。"
绣娘低头道:"民女只是想救父亲,不敢当娘娘夸奖。"
太后叹了口气:"你父亲为人正直,却遭人陷害,实在冤枉。朕已派人调查赵高,证据确凿后,定会还你父亲清白。不过,此事需要时间,你且耐心等待。"
太后命人取来一封密信:"这是朕给丞相的亲笔信,你拿去交给他。丞相会安排你父亲暂时出狱,等候再审。"
绣娘接过信,千恩万谢地离开皇宫。回到住处,她将事情经过告诉了云裳,两人欢欣鼓舞。
次日,绣娘带着太后的密信来到丞相府。丞相亲自接见了她,读完信后,沉思良久:"你父亲的冤情朕已经知晓,不过目前形势复杂,不宜操之过急。你且先回去,待朕安排妥当,自会通知你。"
绣娘心中忐忑,不知丞相是否会兑现承诺。然而,就在她准备离开时,丞相突然叫住她:"等等,你可知你胸前的那枚针是从何处得来的?"
绣娘一惊,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的针:"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遗物。"
丞相点点头:"此针名为'透骨针',乃是我朝开国功臣韩信的遗物,据说能洞察人心,辨别真伪。你母亲出身不凡,她可曾告诉你关于这枚针的来历?"
绣娘摇头:"母亲生前从未提起过。"
丞相叹息道:"你母亲名叫韩月,是韩信的后人。当年韩信被吕后所害,韩氏一族遭难,你母亲侥幸逃脱,隐姓埋名。她将这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