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戛然而止,与杨涛对视一眼——这个距离,恰好覆盖中央军未来的防线。
彭博突然大笑起来,笑声中带着无尽的嘲讽,震得墙角的蛛网簌簌掉落。"小鬼子这是提前给'友军'放烟花呢!等咱们一撤,他们怕是连三天都守不住!"他抄起墙角的炸药包,雷管在昏暗中泛着冷光,"要不临走前把城墙炸了,省得便宜那帮废物!省得他们把南京城再拱手相让!"
,!
"彭博!"杨涛厉喝一声,声如惊雷。他展开陈嘉庚发来的密电,上面用红笔圈着关键信息:"南洋机械师已秘密抵达香港,兵工厂设备正在转运。"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涨红的脸,"南京可以交,但我们的根基不能丢。兵工厂的图纸、机床,必须连夜转移。紫云山的地下车间要加强警戒,一只苍蝇都不能放进去。"
林晓梅举起录音设备,红色的指示灯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司令,我想做一期特别报道。就叫《南京答卷》——让全国百姓听听,灭寇军为什么撤,中央军又能不能接得住。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不是败退,而是为了更长远的抗战!"她的手指按在快门上,掌心已满是汗水。
陈淑贞突然抓住杨涛的衣袖,白大褂袖口还沾着伤员的脓血:"那些帮助过我们的百姓怎么办?日军肯定会报复!城西的王铁匠,为了给我们锻造刺刀,把祖传的铁锅都熔了;还有秦淮河的船工们,冒着生命危险帮我们运伤员......"她的眼中泛起泪光,声音哽咽得说不下去。
"组织百姓转移。"杨涛的声音低沉却坚定,"用船运到皖南山区。每户发五斤糙米、两包盐。告诉他们,灭寇军不会让任何一个人白白牺牲。"他望向窗外,暮色中四色军旗仍在飘扬,尽管旗面已破损不堪,弹孔密布,"朱宸,起草电文:灭寇军将于三月二十日前完成防务移交。但有言在先——若南京再次沦陷,本军将自行收复,不再受任何政令约束。这是我们对南京百姓的承诺,也是对侵略者的警告。"
老周推了推起雾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杨涛像是猜到了众人的心思,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把我们用不上的三八步枪都给薛岳将军,子弹也配足五个基数。粮食库里还剩的二十吨糙米,分出一半给他们。"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柔和,仿佛回忆起某次战役中薛岳部队的英勇表现,"薛岳将军在万家岭大捷歼敌上万,是实打实打鬼子的好部队。咱们不能让真心抗日的兄弟寒心。这些武器和粮食,交到他们手里,能多杀几个鬼子,能多保护一些百姓。"
彭博瞪圆了眼睛,脖子上的青筋暴起:"司令!那些枪和粮食,可都是兄弟们在死人堆里抢出来的!是用命换来的!"
"正因为是拿命换来的,才更要物尽其用。"杨涛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零星的战火,炮弹的火光在云层间炸开,如同末日的闪电,"薛岳将军的部队装备差,弹药缺,很多士兵还在用汉阳造,甚至是大刀长矛。这些物资交到他们手里,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能让更多的家庭团圆。"他转身时,防毒面具的带子在颈间晃动,"记住,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日本侵略者。在赶走侵略者之前,只要枪口还对着鬼子,就是我们的友军。"
王虎挠了挠头,憨厚的脸上满是不解:"可万一他们......"
"没有万一。"杨涛打断他的话,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就算将来真有分歧,那也是后话。现在,只要他们愿意抗日,我们就帮他们。交接时派最得力的参谋,把南京城的布防图、暗堡位置、雷区分布都详细交代清楚。我们不仅要交阵地,还要教他们怎么守。"
指挥部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唯有煤油灯的"噼啪"声和远处隐约的炮响。老周默默在本子上记录,笔尖沙沙作响,写下一行行战略部署。陈淑贞低头整理着急救箱,将最后几支珍贵的药品重新包好。林晓梅则在角落里调试着录音设备,准备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
片刻后,杨涛披上军大衣,毒气疤痕在领口若隐若现。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仿佛要将他们的面容刻进心里:"通知各部队,今夜起进入一级戒备。我们要让中央军看看,灭寇军撤出,是战略,不是溃败。"他走到门口,寒风卷着雪粒灌进屋子,吹得地图哗哗作响,"而南京这座城......"他望着远处长江上闪烁的日军探照灯,江面上的冰块相互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从来不是靠一纸命令就能守住的。真正的防线,在每个不愿屈服的中国人心里。只要我们的信念还在,南京就永远不会真正陷落。"
夜幕彻底降临,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