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铁血军魂,抗战传奇 > 番外二:在时光皱褶里铸剑成犁

番外二:在时光皱褶里铸剑成犁

番外二 在时光褶皱里铸剑成犁

1989年10月19日,北京军事博物馆地下档案室的防爆门在液压装置的轰鸣声中缓缓开启。′k?a·n?s?h`u/b`o_y,.,c~o-m·

恒温系统将室内温度精准维持在18c,湿度控制在45%,但凝重的气氛仍让在场所有人感到窒息。陈建国戴着白色棉质手套,护目镜后的双眼布满血丝——这是他自发现日记以来第三次组织专题研讨。

会议室中央的胡桃木长桌上,除了军事工业部总工程师张立伟带来的便携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还有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王淑珍团队架设的显微拉曼光谱仪与三维断层扫描仪。

数位年轻研究员抱着1930年代《自然》《科学》杂志的泛黄影印本,以及国民政府兵工署的绝密档案,每个人的表情都如同等待历史审判。

"1937年10月15日,晴。

紫云山深处的兵工厂叮叮当当响了整月。

当第一把自制步枪组装完成时,王二柱举着枪大笑:'杨司令,这枪咋叫三八式半自动步枪?咱打鬼子的枪,咋取个日本名儿?'满屋子战士跟着哄笑,李铁蛋笑得直拍大腿,把刚喝的玉米粥都喷了出来。赵刚摘下眼镜擦拭笑出的泪水,左然则皱着眉头反复端详枪身的构造。"

年轻研究员李雪的声音在寂静的室内微微发颤,张立伟工程师突然将电子显微镜的探头对准日记旁的步枪剖面图。

随着倍数不断放大,铅笔线条的石墨颗粒在投影幕布上清晰可见,甚至能分辨出标注数字时笔尖留下的压痕:"枪管采用渗碳淬火工艺,需将铁轨碎片融化后重新锻造;击针材料取自日军炮弹引信,硬度测试用鹅卵石敲击验证"。文字下方的土法炼钢炉草图旁,新增了用显微镜观测记录的批注:"第17次试验,在铁水加入碎瓷片后,晶粒细化程度肉眼可见改善,推测含二氧化硅助熔作用。+小/税¨宅~ ?蕪′错·内+容\但冷却速度过快导致脆裂,改用牛粪与黄土混合隔热层"。

"这不是简单的武器制造,而是一场微型工业革命!"张立伟的声音因激动而拔高,他调出1937年汉阳兵工厂的档案,数据在大屏幕上跳动,"同期国民政府的步枪生产合格率不足30%,而灭寇军不仅解决了金属疲劳、弹道稳定问题,甚至在材料学层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他指着图中一处细节,"看这个!他们用钟表发条改造精密机床的传动装置,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这需要何等精湛的手工技艺?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在没有金相分析仪的情况下,通过观察铁水凝固时的火花形态判断含碳量!"

当陈建国翻到11月10日的记录时,王淑珍院士突然按住他的手腕。

日记本里夹着的干枯橘子皮在显微拉曼光谱仪下显现出惊人细节:表面附着的青黑色物质被确认为1937年的青霉菌样本,菌丝体的细胞壁结构完整保存。

旁边那张用日军传单背面书写的实验笔记,在紫外线与红外光谱的双重照射下,显现出隐藏的荧光标记与热敏痕迹:"菌丝培养第7天,终于出现放射状白霉。但陶罐密封不严,杂菌污染率超80%。改用竹筒套油纸,效果待验证"。

文字间隙,还残留着被岁月侵蚀的微小菌丝体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半个世纪前的生命形态。

"11月10日,阴。

营地里有人扔了发霉的橘子,我几乎是扑过去抢回来的。

周卫国以为我疯了,拦着喊:'司令!那玩意儿吃了要死人!'我扯开他的手,冲进临时实验室——三个装满橘子皮的陶罐正在发酵,菌丝像白色蛛网铺满罐口。/幻!想,姬′ *芜!错\内¨容′

陶罐旁散落着用日军饭盒改造的简易蒸馏器,铜管接口处还缠着破布条防止漏气。

实验室的墙壁上,用木炭歪歪扭扭地写着'青霉素提纯步骤',每个字都被反复描粗。"

王淑珍颤抖着启动三维断层扫描仪,将日记中手绘的微生物培养示意图转化为立体模型。

幕布上,那个用竹筒、油纸和陶罐搭建的简陋培养系统缓缓旋转,每一个细节都被精确还原。

旁边的备注经ai图像修复与化学分析后完整呈现:"发现菌丝分泌物可抑制葡萄球菌,推测含抗菌成分。尝试用井水稀释、煮沸浓缩,失败5次导致样本全毁;第6次改用陶罐悬空蒸馏,收集冷凝液时发现温度控制在60c效果最佳。但ph值无法测量,只能通过尝味道判断酸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