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48章 “弩炮行动”丘吉尔的痛苦与无奈

第48章 “弩炮行动”丘吉尔的痛苦与无奈

一千多名法国官兵,绝大部分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就随着他们的战舰一起,永远沉睡在了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海底。

法国海军的骄傲、新锐的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苏尔的旗舰)和战列舰“普罗旺斯”号也没能幸免。它们被15英寸炮弹多次命中,舰体严重受损,燃起熊熊大火,为了避免像“布列塔尼”号那样沉没,只能紧急抢滩搁浅在港内,彻底失去了战斗力。水上飞机母舰“泰斯特司令”号也中了弹,受了伤。

“斯特拉斯堡”号的突围: 在这一片混乱和毁灭之中,只有反应较快的另一艘战列巡洋舰“斯特拉斯堡”号,在舰长和几艘驱逐舰的拼死努力下,抓住英军炮火的短暂间隙,一边用副炮还击,一边拉起浓密的烟幕,开足马力,居然奇迹般地冲出了港口,躲过了英国舰队的拦截和“皇家方舟”号舰载机的追击,最终成功逃回了法国本土的土伦港。这算是法国舰队在这次浩劫中,仅存的一点“颜面”了。

英军的炮击并没有持续太久,大约十几分钟后就停止了。 因为他们的目标已经达到——港内的法国主力舰队,要么沉没,要么重伤瘫痪,已经彻底失去了威胁。

炮声停息后的米尔斯克比尔港,景象惨不忍睹:燃烧的战舰残骸,漂浮的油污和碎片,冰冷的海水中挣扎的幸存者……据统计,这场短暂而残酷的炮击,造成了约1297名法国海军官兵死亡,另有约350人受伤。

炮击结束后,当英国的驱逐舰出于人道主义,试图靠近一些受损的法国舰船,想要救援那些在水中挣扎的法国水兵时,却遭到了幸存者们充满仇恨的拒绝,甚至有人朝英国救援船开枪! 昔日盟友的炮弹带来的伤害,远不止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英法之间因为这场“自相残杀”而结下的梁子,深深地影响了两国后来的关系。

“弩炮行动”的消息传出,世界舆论哗然。

维希法国自然是暴跳如雷,立刻宣布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命令所有法国军队视英国为敌!国内的反英情绪空前高涨,也让贝当政府与德国的合作找到了更多“理由”。

戴高乐和他的“自由法国”运动则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丘吉尔这一手,虽然从英国的角度看是“必要”的,但无疑给戴高乐争取法国海军和殖民地支持的事业,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丘吉尔和英国政府,虽然成功消除了一个心腹大患,但也背负了沉重的道德包袱。丘吉尔不得不在议会面对质询,他以极其沉痛但坚决的语气,为这次行动辩护,强调这是为了赢得对德战争、保卫英国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痛苦措施”。

那么,丘吉尔做得对吗?在后世看来,这次冷酷无情的行动,虽然极具悲剧色彩,但站在英国生死存亡的角度,恐怕确实是“正确”的,甚至是“英明”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乱世之中,人心是最不可测的东西! 你不能将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敌人的“保证”或是一个已经投降、且可能被胁迫的政府的“承诺”之上,哪怕这个可能只有“万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米尔斯克比尔港的炮声,彻底打消了全世界(尤其是美国和苏联,当然也包括德国)对英国抵抗意志的最后一丝怀疑! 在此之前,可能还有人觉得,英国会不会像法国一样,在德国的强大攻势下最终选择妥协、讲和?但这次事件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个由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也要和纳粹德国死磕到底了! 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战斗下去的决心,极大地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也为后来赢得美国等国家的信任和援助奠定了基础。

但这次事件也成了丘吉尔心中永远的“疤”,很多年后,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谈及米尔斯克比尔港事件时,仍然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写道:

“在这场战争中,没有比那一天(指下令攻击法国舰队的那一天)更让我感到痛苦的时刻了。这就像一场残酷的外科手术。但为了大英帝国的生存,为了最终的胜利,我别无选择,必须像一个冷酷的外科医生,亲手割下那虽然属于我们阵营、但已经危及整体生命、且我们无法拯救的伤口。”

这番话,或许最能体现这位战时领袖在做出那个艰难决定时的心境吧。

希特勒在得知英国人居然真的把法国舰队给炸了,反应恐怕是复杂的。一方面,英法反目,他自然是乐见其成,这省了他不少事;但另一方面,英国人展现出的这种“六亲不认”的狠劲儿和决心,可能也让他感到一丝寒意和困惑。

他可能更加想不通了: “这个英国佬,到底是怎么回事?欧洲大陆都已经是我的天下了,法国也投降了,形势对你已经如此严峻了,为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