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69章 围歼基辅

第69章 围歼基辅

预备队方面军去“冷静冷静”了。(也有说法是朱可夫主动请辞,但无论如何,这次人事变动都与基辅的命运息息相关。)

就这样,在最高统帅“坚守到底”的死命令下,在朱可夫等少数“明白人”被排挤出决策核心的情况下,苏联西南方面军近七十万大军的命运,实际上已经注定了。他们就像一群被绑在铁轨上的羔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那两把巨大的“铁钳”,从南北两翼,一步步地向他们合拢过来。

而德军这边希特勒的命令一下,古德里安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指挥着他那支疲惫不堪但依然战力强悍的第2装甲集群,停止了向莫斯科方向的东进,调转马头,像一把从天而降的利剑,从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线上,向南斜插下去,目标是绕到基辅苏军重兵集团的东北方向,切断其向东的退路。

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从斯摩棱斯克南部的杰斯纳河地区出发,一路向南,攻占了科诺托普等重要交通枢纽,克服了苏军的零星抵抗和糟糕的道路条件,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群(克莱斯特指挥)的方向猛扑过去。

而与此同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铁拳头”——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也正在从其在第聂伯河中游克列缅丘格地区夺占的登陆场出发,一路向北、向东北方向猛攻,试图与南下的古德里安会师。

这两支强大的装甲集群,一南一北,就像两只张开的巨型铁钳的两个钳口,以基辅以东约二百公里的洛赫维察小镇为目标,开始了它们致命的合拢运动!

苏联西南方面军的指挥官基尔波诺斯上将,虽然也察觉到了德军的企图,并组织部队进行了反击,试图阻止德军装甲部队的会师。但他的反击,在德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和装甲突击力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如同螳臂当车。苏军的防线,被德军的坦克集群撕得七零八落,就像一张被揉烂了的废纸。前线指挥部与各个集团军之间的电话线,很多时候甚至是拖在逃跑的马匹后面,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通讯联络早已是一片混乱。

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在战场上空盘旋,拍下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在基辅以东的广阔平原上,数不清的苏联红军部队,像一群没头苍蝇一样,在森林、沼泽和村庄之间来回穿梭,试图寻找突围的道路,但他们的四周,已经被德军的坦克履带碾出了一道道合围的印记。从空中俯瞰,那简直就是一个“城市大小的包围圈”!

1941年9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被载入军事史册的日子,也是苏联西南方面军几十万将士的“审判日”。在洛赫维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附近,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与从南方疾驰而来的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终于胜利会师!

两把巨大的钢铁铁钳,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了一起!一个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巨型包围圈,就此形成!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连同方面军司令部在内,总计超过六十万大军,被彻底包围在了基辅以东、第聂伯河左岸那片广阔的区域之内!

合围圈一旦形成,等待被围苏军的,就只剩下绝望和毁灭了。^7^6′k·a.n·s^h_u_.¢c_o?m¢

包围圈内的苏军部队,主要包括第5集团军、第21集团军、第26集团军、第37集团军的全部或大部,以及其他一些零散的部队和后勤单位。总人数,据德军后来的统计,高达六十多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这些曾经是苏联红军精华所在的部队,此刻却陷入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他们的补给线被完全切断,粮食、弹药、油料都无法运进来。指挥系统在德军的快速穿插和猛烈打击下,早已陷入全面瘫痪,各个部队之间失去了联系,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协同突围。

德国的步兵集团军(如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等)紧随装甲部队之后,迅速地从四面八方向包围圈压缩过来,一步步地蚕食着苏军的活动空间。德国空军的飞机,则像一群盘旋在尸体上空的秃鹫,对包围圈内的苏军进行着不间断的轰炸和扫射。

在缺粮缺水、弹尽粮绝的极端困境下,被围困的红军将士们,爆发出了惊人的求生欲望和零星的、悲壮的抵抗。一些部队的指挥官,仍然试图组织小股部队,向着东方,向着那一线渺茫的生机,发起突围。

有的红军战士,在饥渴难耐的时候,甚至不得不饮用马匹的鲜血,或者在泥泞的弹坑里寻找一点点浑浊的积水来解渴。为了取暖和做饭,他们把马鞍、皮带、枪托等一切能烧的东西都烧了。

在一些被分割包围的小据点里,红军士兵们依托着简陋的工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