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83章 我们能打赢战争吗?

第83章 我们能打赢战争吗?

,经营了几十年了。大部分美国老百姓,还是习惯了和平安逸的生活,对参与一场可能要持续数年之久、付出巨大牺牲的全球性战争,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持久的耐性想象。他们可能因为一时的愤怒和爱国热情而支持参战,但如果战争拖得太久,伤亡太大,经济负担太重,他们还能不能继续支持下去?这也是罗斯福总统不得不时时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秒/章/节.小?说,网\ !更\新?最!全-

说完了心理上的“不自信”,咱们再来看看1941年底,美国军队这“硬件”和“软件”的真实状况,那可真是让人捏一把汗。六个字形容:迟钝、分散、稚嫩。

陆军:新兵蛋子配“老爷车”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美国陆军的总兵力,大约只有170万人左右。这数字听起来好像不少,但跟德国和苏联动辄数百万的大军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是,这170万人里,绝大部分都是刚刚通过《义务兵役法》征召入伍、还在进行基础训练的“新兵蛋子”,很多人连枪都还没摸熟练,更别说上战场打仗了。

装备方面呢?与其说寒酸,更不如说是粗制滥造。美国陆军的装甲兵力尤其薄弱,主战坦克还是m3中型坦克。这m3坦克,设计思路奇葩,火力配置也不合理(主炮装在车体右侧,射界受限,车长指挥塔视野又差),装甲防护也相当糟糕,被德国兵和后来的英国兵戏称为“移动的棺材”或者“七兄弟棺材”(因为它成员多,一旦被击中,很容易全车报销)。跟德国的三号、四号坦克比起来,简直就是个“战五渣”。至于更先进的m4“谢尔曼”坦克,那会儿还在图纸上或者刚刚开始小批量试生产呢。

海军:主力挨揍,战术迷茫,“哑巴鱼雷”气死人

海军的情况,比陆军稍微好点,毕竟是传统的海上强国。但在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主力被日本人一锅端了,剩下的舰船也大多带伤。虽然三艘航空母舰侥幸逃过一劫,为后来的反击保留了火种,但当时美国海军对于如何有效地运用航母进行大规模海空作战,战术思想还远未成熟,还处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

更坑爹的是,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当时装备的主力鱼雷——mark 14型鱼雷,简直就是个“超级大坑货”!这种鱼雷毛病百出,故障率高得离谱!要么是深度定不住,打出去直接从敌舰底下钻过去了;要么是引信有问题,明明击中了目标,却死活不爆炸,成了“哑弹”;更奇葩的是,有时候它还会在水下自己转圈圈,搞不好还会回来把自己家的潜艇给“误伤”了!前线的潜艇艇长们,被这破鱼雷气得是七窍生烟,集体上书海军部要求解决问题。可海军那些官僚老爷们呢?一开始还捂着盖着,不肯承认自己的产品有问题,硬是让美国潜艇兵们在战争初期,用着这种“十发九不响”的“宝贝疙瘩”,错失了无数战机,也白白牺牲了不少生命。

空军(陆军航空队):羽翼未丰,性能落后,经验欠奉

那时候的美国空军,还不叫“空军”,而是隶属于陆军的“陆军航空队”,独立性差,在战略决策和资源分配上,往往得看陆军大佬们的脸色。

主力战斗机,还是寇蒂斯公司的p-40“战斧\/小鹰”系列。这飞机吧,皮实耐用,火力也还凑合,但在飞行性能(特别是爬升率和高空机动性)上,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比起来,明显就不是一个档次的。飞行员呢?也大多是些没上过战场、飞行小时数也不足的“菜鸟”,空战经验基本为零。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b-17“空中堡垒”这样的四引擎重型战略轰炸机,在1941年底,数量还非常稀少,战略轰炸的理论和战术也才刚刚起步,远未形成规模化的作战能力。

那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初期,美日两国海军(这是初期较量的主要力量)的实力对比,究竟是怎样的呢?

日本的优势:

海军航空兵训练精良、战术娴熟:日本海军经过长期的重点建设和山本五十六等人的大力推动,其舰载航空兵的飞行员素质、训练水平和战术运用(特别是航母集群打击战术),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顶尖水平。很多飞行员都参加过侵华战争,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舰队集中、攻击迅猛:日本联合舰队在战争初期,能够将其最精锐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集中使用,对选定的目标实施毁灭性的突然袭击,具有强大的战术主动权和攻击力。

陆军在亚洲作战经验丰富,快速推进:日本陆军在中国等亚洲战场上,已经积累了多年的作战经验,虽然装备可能不如德国精良,但在丛林、山地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不容小觑,而且在战争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