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44章 德黑兰的交易

第144章 德黑兰的交易

地的人,没什么两样,他们打起仗来,都像魔鬼一样凶狠!” 他甚至断言:“你们别指望能找到什么‘好德国人’。唯一的例外,或许也就算奥地利人了。” 在斯大林的眼中,德国这个民族,天生就具有侵略倾向,必须用最严酷的手段,对其进行永久的削弱。他直截了当地表示,德国今后哪怕变成许多个“小国家”,也比再次出现一个强大的德国,要安全得多。他强调,要让德国人“至少50年都无法重新联合起来”,并且,战后需要由国际力量,长期看管德国,必要时,甚至可以动用武力和经济手段,决不允许德国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丘吉尔虽然也痛恨纳粹,但他心中,却有着更多的隐忧。 作为一位传统的欧洲政治家,他一方面赞同削弱德国,尤其是削弱普鲁士这个军国主义的温床;但另一方面,他也担心,一个被过度削弱、四分五裂的德国,会在欧洲的中心,留下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而这个真空,很可能会被日益强大的苏联所填补。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虽然同意肢解德国,但更倾向于一种更为松散的分裂。他皱着眉头说:“关键是要让德国保持分裂的状态,哪怕只有五十年也好。但简单地分成几块,我担心,到头来这些碎片,迟早又会粘回到一起去。”

罗斯福则在一旁,倾听着两位盟友的观点,并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幻\想\姬? !耕-新!醉^全! 他幽默地提到:“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当年德国还分成上百个小邦国的时候,它对世界文明的威胁,可要小得多了。” 这句话,引得斯大林再次大笑,丘吉尔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罗斯福赞同斯大林的基本主张,即必须从政治上,彻底解体德国,从军事上,完全解除其武装,以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对德惩罚不彻底而导致其迅速复兴的覆辙。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三巨头最终达成了一项初步的共识:德国战败后,将被美、英、苏三方分区占领。同时,将成立一个由盟国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来仔细地研究,关于德国“去军事化和肢解问题”的具体方案。

就这样,在德黑兰会议的觥筹交错和激烈争论中,三巨头亲手埋下了德国在战后被分裂的种子。尽管他们当时无法预见到,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德国将真的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并成为冷战的最前沿,但确保德国永远不能再威胁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在这一刻,已然结下了沉重的共识。

2.苏联对日作战的承诺——斯大林的“利益交换”

在德黑兰,除了欧洲战事,远东的战争局势,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罗斯福此行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想从斯大林的口中,得到一个关于苏联何时对日作战的明确承诺。

因此,在会议的间隙,罗斯福旁敲侧击地向斯大林,提出了那个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斯大林元帅,当希特勒彻底灭亡之后,苏联会对日本开战吗?”

面对美英的期待,斯大林,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并没有拒绝,但他巧妙地,将这个问题,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他明白,苏联在欧洲战场,已经付出了山一样沉重的牺牲,如果还要在战后,出兵远东,去攻打一个与自己尚保持着中立条约的日本,那么,就必须得到足够丰厚的回报。

他坦率地表示,苏联可以在德国投降后对日宣战,但他开出了一系列清晰的“价码”:首先,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夺走的南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必须回归苏联;其次,整个千岛群岛都必须移交给苏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苏联在远东需要一个常年不冻的出海口,他明确地提到了中国的大连港,并含蓄地表达了对旅顺港海军基地权益,以及对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控制权的要求。

这些条件,实际上,就是要完全收复沙皇俄国时期在远东失去的所有领土和权益,并确保苏联在太平洋地区,拥有一个稳固的战略立足点。

罗斯福对斯大林的这些要求,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务实。于是,在一场没有英国和中国代表在场的私下交谈中,他基本同意了斯大林的大部分条件。他承诺,战后南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都可以让给苏联,并表示可以考虑苏联在大连和旅顺的特殊权益。他唯一表现出的谨慎,是关于中国的利益,他坦诚地告诉斯大林,关于大连和旅顺,他日后还需要与中国的蒋介石进行沟通。

斯大林狡黠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暂时,不必让中国人知道这些细节。” 他向罗斯福坦城,苏联人民可以理解对德作战是为了民族生存,但要向他们解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