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45章 世界的重新洗牌

第145章 世界的重新洗牌

上一回我们说到,持续了四天的德黑兰会议上,三巨头就第二战场、德国命运、波兰疆界和联合国构想等一系列核心议题,所进行的那些充满了智慧、交易、理想与冷酷的规划。`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现在,我们为这场20世纪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总结。

德黑兰会议,可以说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一座至关重要的分水岭。它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仅次于一年多以后,那场真正为冷战拉开序幕的雅尔塔会议。当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三位巨头,在1943年12月初,各自乘坐专机和专列离开这座伊朗古城时,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份份会议纪要和共同宣言,更是对未来世界格局的一份清晰蓝图和心照不宣的默契。

对于轴心国德国和日本来说,在德黑兰会议之后,他们的失败,已经不再是一个“是否”的问题,而纯粹是一个“何时”的时间问题。而对于同盟国的这三位巨头来说,德黑兰,则是一场重新洗牌的巨大牌局。在这场牌局中,有人满载而归,有人拿到了想要的筹码,也有人,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只能无奈地接受自己手中牌面日益缩水的现实。

现在,就让我们来复盘一下,这场牌局的最终赢家、代价,以及它为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留下了怎样深远的遗产。

苏联:毋庸置疑的最大赢家

如果说德黑兰会议是一场盛宴,那么斯大林无疑是吃得最尽兴、也最满意的那一位。他几乎拿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甚至还得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甜点”。可以说,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是毋庸置疑的最大赢家。

首先,他得到了他苦等三年的“西线承诺”。 这是他此行的核心目标,也是苏联人民用数千万人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最迫切的需求。美国和英国,在这次会议上,终于白纸黑字、无可反驳地,正式同意了在1944年春夏之际,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这意味着,希特勒将被迫从东线,抽调数十万精锐部队去应对西线的登陆,这将极大地、决定性地减轻苏联红军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这个承诺,对于斯大林而言,比任何领土和利益,都更为关键。

其次,他在东欧的战略布局,获得了西方巨头的默许。 德黑兰会议上,关于波兰边界按“寇松线”东移的方案,基本被确定了下来。,微.趣~小`税_ ¨已^发*布_蕞*歆′璋/洁!这实际上,就等于罗斯福和丘吉尔,默认了苏联在1939年吞并波兰东部领土的既成事实。丘吉尔甚至主动提出,让波兰向西去“吃掉”德国的土地作为补偿,这正中斯大林的下怀。如此一来,苏联不仅保住了自己想要的土地,还通过削弱德国、控制波兰,成功地在自己的西部边境,建立起了一个宽阔而稳固的战略安全缓冲区。这个自彼得大帝以来,历代俄国沙皇都梦寐以求的战略纵深,终于在斯大林的手中,得以实现。

再次,他在远东的利益,也得到了初步的满足。 通过“对日作战”这张王牌,斯大林成功地从罗斯福那里,获得了关于南库页岛、整个千岛群岛,以及中国大连、旅顺等港口权益的初步承诺。虽然这些交易,在当时还停留在秘密谅解的层面,但它为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将这些利益正式写入秘密协定,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斯大林,兵不血刃地,为苏联在战后成为一个太平洋大国,铺平了道路。

最后,他在未来联合国中的核心地位,也得到了确认。 罗斯福提出的“四个警察”主导国际安全的构想,让斯大林非常满意。这意味着,战后的苏联,将不再是过去那个被西方世界孤立和敌视的“异类”,而是将作为世界新秩序的奠基者和核心成员之一,拥有对国际事务的巨大影响力和“一票否决权”。

简而言之,斯大林来到德黑兰的时候,他最大的期望,可能只是想拿到一张关于“第二战场”的、不会再被拖延的“期票”。结果,他不仅成功兑现了这张期票,还顺便把波兰的版图、远东的利益和在联合国的地位,这三颗极具战略价值的种子,一起播种了下去。

当他乘坐专列,缓缓驶离德黑兰,返回莫斯科的路上,他那张一向不苟言笑的脸上,想必是露出了真正满意的笑容。他心里非常清楚:战后的东欧,已经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也已近在眼前。

美国:未来的“老板”(但也要承担最多的责任)

如果说斯大林是德黑兰会议上最大的“实利”获得者,那么罗斯福领导的美国,则是最大的“势利”赢家。他所获得的,不是一城一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